李白像一组对照组 。 王维的出身是李白一生都求不到的东西 , 李白的洒脱放纵也是王维做不到的事情 。
一个是出身太原王氏却父亲早亡家庭困难的状元郎 , 早早便要入仕担起教养弟妹的重任 , 平生所求也只是安康二字 ; 一个是出身连科举都不能考却年幼又富贵的商人之子 , 为了入世奔波数年 , 愚要报国却无路可走 , 只能做一个逍遥容奔波于山水之间 , 王维和李白 , 就像他们彼此的诗风一样 , 一个太平稳 , 一个太激昂 。
说话间已经走到了园子中央 , 园子中央搭建了一座两丈高的高台 , 周围摆放着数十张桌案 , 桌案上则搁置着白纸和笔墨 。
有一部分桌案旁已经围了文人 , 他们表情激动着口灿莲花 , 讨论着政事 , 讨论着诗词 , 讨论着边关的战事 , 时不时有人说到趣事 , 就会惹得周遭其余人一阵放松的大笑 。
李白最爱这种热闹 , 他如鱼入江河 , 迅速便与身边人攀谈上了 。
不一会 , 李白又从人群中折返 , 拉着李长安一行人便往前走 :“ 他们说那台子上
在论诗 , 咱们也去瞥瞧 , 说不准便有好诗出世 ! “
一行人便从人群中挤到了高台下面 , 台上正有一个青年正在念诗 。
“ 东诗名为 《 望岳 》, 是我前几年登泰山时所作 。“
青年身穿一身锦袍 , 远远看不清脸 , 他的声音清朗激越 : “ 岱宗夫如何 ? 齐鲁青未了 …...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
台上台下之人纷纷屏息凝气 , 能到此处来的人肚子里都有墨水 , 自然能听出这首诗的绝妙来 。
“ 好 1
一诗念罢 , 李白便率先鼓起掌来 , 看向台上青年的眼神中满是欣赏 。
众人这才纷纷如梦初醒 , 鼓起掌 , 一时间掌声雷动 。
青年仿佛有些不好意思 , 匆匆道了谢 , 提起笔墨留下了他的这首诗 , 便迅速下了合 。
李白拉着李长安往青年下台的方向走 , 一边挤一边道 :“ 李二十九 , 咱们快去找此人 , 我喜欢他的诗 , 我要与他结友 1“
“ 在那边呢 。 “ 李长安常年练箭 , 眼尖 , 一下子就在人群中找到了目标 , 反过弘拉着李白往前走 。
一行人终于气喘吁吁挤到了这个略微没有那么多人的角落 , 青年似乎有些羞涩 , 看着过来寻他的一行人不由瞳圆了眼睛 。
李白爽朗大笑 :“ 在下李白 , 我极喜欢兄台方才在台上所念的那首诗 , 敢问兄台姓名 ?7“
“ 兄台是李白 ? 那一位写 「 大鹏一日同风起 , 扶摇直上九万里 「 的李青莲吗 ?“ 青年惊喜道 , 匆匆一叉手 。
「 在下杜甫 , 河南府巩县人 。“
一一天宝三载 , 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于洛阳相识 。
作者有话要说 :
《 望岳 》
.[ 唐 ]. 杜甫
岱宗夫如何 , 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 , 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曾云 , 决眶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
《 赠汪伦 》 原本是天宝十三载所写 , 本文改为了天宝二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