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第四十八章
清晨的堂下跪满了人,老老少少哭成一团,形容凄惨。赵端端坐高堂,面无表情,宗泽坐在她的右手边,看着那堆垒起来有拇指厚度的状纸。
“诸位有何话要说?"他仔仔细细看完后,便看向被请上来的王善杨进等人,统制这边也密密麻麻也占了十来号人,几乎每个统制都被告了。相比较百姓们哭哭啼啼,这些人则面如如常,显出几分冷漠。“这些都是刁民。“李贵先一步开口,振振有词,“一开始他们投靠我们,我们可都是好吃好喝照顾着的,现在他们要走了,我们也不过是清算了价格,他们没有钱,自然拿田抵了,两边一对账,自然就没有钱了,现在怎么还来怪我们没给钱,真是冤枉啊。”
“是啊,当日米价多贵啊,我们都养了这么多人,现在只是拿不值钱的田抵债,已经是看在公主的面子上,仁至义尽了。"王大郎大声喊冤。“还请公主问问,他们是不是吃过我们的粮食,粮食吃过了,是不是要还,我们之前算的好好的,怎么现在就反悔了,保不齐是有人在背后唆使呢。”李景良紧跟着敲边鼓,目光却狠狠扫过堂上所有人。告状的人神色讪讪,挣扎了许久,却又不知如何开口,他们心中迷茫却又觉得百口莫辩。
他们确实吃了这些统制的饭,嘴上也说会跟着他们一辈子。可那个时候,他们走投无路啊!!
他们只是想活着啊。
“留守请看,他们也是无话可说的,可见事实是笃定的,这些人不过是想要再挣一笔罢了。"王善无奈说道,“可他们欠的实在太多了,我们没有问他们要钱已经是很好了。”
“胡言乱语。”门口传来一声年迈的呵斥声。一直低着头不出声赵端终于抬起头来,惊讶地看着走进来的人。赫然是大病未愈的吕好问。
杨雯华扶着老人自人群中缓缓走了出来。
宗泽起身行礼:“吕公,您怎么来了?”
吕好问规规矩矩回了一礼,随后站起来环视周围所有人,最后看向公主,再一次行礼:“听闻有人颠倒黑白,乱我汴京秩序,这才来为民伸冤。”赵端盯着他看,随后又看向杨雯华。
杨雯华微微摇了摇头,一脸无奈。
赵端眉心微动,心中不解,但脸上只能无奈笑了起来:“钱货两讫,听着好像也很正常。”
吕好问冷笑一声,声音微微提高:“大错特错,不过是利用百姓不懂法罢了,可见真正的刁民,另有其人。”
堂上人群哗然。
伸冤的百姓不知道这个为他们说话的老人是谁。振振有词的统制们不知道这人到底为何出现在这里。“说来听听。"赵端笑问道。
“这事有三错。"吕好问束手背在身后,看着头顶的正大光明'匾,神色飘忽片刻后,这才收回视线,认真说道,“一错为:我朝自来就是是募兵制度,士兵从民间招募而来,再由统一发放军饷,按理,你们手下这些人扩充自己的队伍,给钱给衣服也是应该的。”
吕好问不亏是大儒,说起具体钱数来也是游刃有余:“一个士兵需要月俸、口粮、春冬衣,酱菜钱,三节赏赐和其他郊赉等,再者若是有军属无论是留营还是随军,都需要提供营房供士兵及其家属居住。”他话锋一转,看向那些统制,平静反问道:“你们可有按照惯例给士兵。”“这些人都是老头小孩了,肯定是不给钱啊。"王再兴着急辩驳着,“你说的那都是禁军,我们这些都是什么货色啊。”“话中有误。“吕好问断然呵斥道,“诸军自一千至三百,凡五等;厢兵教阅着,有月俸钱五百至三百,凡三等,便是最底层的厢军士兵月俸也有三百文,再给酱菜钱或食盐。”
“他们就连下等厢军也算不上。"既然已经撕破脸皮,李贵紧盯着面前的老人,咬牙切齿说道,“乱世之中,我能给他们一口饭吃,他们就应该感恩戴德,还敢问我们要钱,呸,要不要脸。”
吕好问又笑,慢条斯理说道:“又错了。”他浑然像个考教学生的老师,面对冥顽不灵的学生依旧保持很好的耐心:“我朝只有四个士兵等级,禁军,厢军,乡军和蕃军,乡军乃是地方衙门逐渐的力量,但他们并不脱离种地生活,自来就是从沿边地区的农民中征募兵员,譬如河北、河东、陕西等地,手背上刺有“义勇”等名号。”他看向告状的老弱之人叹气说道:“他们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乡英勇作战,乃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那蕃军呢?″赵端问。
“他们是仁宗时为了防备西夏,从内属羌族部落招募的士兵,以部族为单位,朝廷会给予钱粮、衣服和土地。"宗泽解释道。吕好问摸着胡子点了点,随后话锋一转:“如此说来,这些人如果不属于乡军和蕃军,那也不是禁军,那就应该是厢军才是,乃是驻州的镇兵,说来也完全符合,就像你们是为了保护汴京才来到这里一般,还是你们想要拥兵自重,各自有了别的说法。”
好重的一顶帽子,统制们瞬间哑然。
“那,那他们也是最不值钱的贱货,诸位难道不知之前汴京的米粮多贵嘛,我们养他们花了这么多钱,他们现在要走,把钱算回来又有何不对。”李景良追问道。
一直没说话的杨雯华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