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八章  御风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8章第六十八章

嬴政本想问问发生了炸营的宫卫如今情况如何,但在见到一脸平静的王贲后迅速地放弃了这个念头。

虽然算上当前这次他与王贲相见也仅仅只有两次,而且两次中王贲都是作为其父王翦的搭头存在,主要起到一个混脸熟的作用,但嬴政既属意王翦出任事关生死的卫尉一职,还特地嘱咐王翦把儿子带上,事前的背调工作当然少不了。从涉及王贲的军报、蒙骜为他专门写的荐书,以及这两次的面见来看,嬴政认为王贲还是担得起蒙骜荐书中沉毅谦退四字的。既然王贲话中没有提及宫卫,那必然是认为情况并不严重,没有必要向他汇报。

而且此事非王贲所辖,贸然询问恐会让王贲招致怨怼排挤,因此嬴赢政也就按下不表,专心欣赏弟弟难得的窘迫惶急。嬴成蟜此时却是急得汗都要下来了。

相较于这个时代的统兵将领,嬴成蟜最大的优势就是他拥有后世记忆,大概知晓华夏军事对抗形式的大概发展脉络。如今的兵者诡道,能打赢就是好战术是从春秋早期的领浩浩之军,列堂堂之阵发展而来的。

至于夜袭战术被大规模使用,那就得等到三国及南北朝时期了。那时交战双方相互夜袭之频繁,令夜斫一词在典籍中大量出现,到最后直接成为了夜袭的代名词。

其中嬴成蟜印象深刻的是甘宁在濡须口的百骑劫魏营和张辽在逍遥津的八百破十万,都是十分出色的夜袭战例。

而在此时,夜袭基本属于没招了的搏命之举。《孙子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而思想对实践有着指导作用。理论上的一点点进步,就有可能带来实践上的巨大突破,直接决定着兵卒的生死,战役的成败,乃至于国家的兴亡。嬴成蟜这套快领先时代五百年的夜袭战术当初还只停留在纸面理论阶段时,就已经让尉缭这个当世难得的兵法大家追着收徒,而且在尊重他性格的前提下把一身所学倾囊相授。

所以对于一朝用出必定会技惊四座这件事嬴成蟜其实是有准备的,只是他万万没想到会把王翦这尊大佛给招过来。

甚至是当着他哥面,借着他哥的势想把师徒名分给坐实,好得到这套战术。居于上位者操持权柄的精要在于制衡,简而言之就是要让下边的人斗。只有下边的人斗,才能更好地利用超然的位置当裁判,拉一派打一派。若是王翦真成了他的学生,再叠加他近支公族的身份,那些有心对抗君王权力的人肯定会十分自然地往他身边靠拢。到时候他非常容易被架起来。

伊尹、霍光、诸葛丞相在华夏历史上属于极少数。依照华夏传统,王莽、曹操、刘裕、吕不韦、梁冀、李善长才是主流结局。嘶,不敢想,不敢想,真不敢继续往下想了…嬴成蟜这幅纠结的模样落到王翦眼中就是不愿教授。对此王翦其实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年头知识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中,即便纸张已经推广数年,但还远没到出成果的时候。知识上的鸿沟壁垒,就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家族安身立命的根本。可让他这么一个沙场宿将对先进战术视而不见,无异于让一个老饕放弃近在咫尺的美味佳肴。

更何况以长安君尊崇的身份,他只有这么一次机会。因此咬了咬后槽牙,又往前迈了半步,想要继续恳求。多少让他听一耳朵解解馋吧!

嬴成蟜再无法承受这尊大佛追加许诺了,如梦初醒般跳了起来,一把搀住欲要下拜的王翦:“将军真是折煞蟜了。

“将军战功赫赫,为我大秦开疆拓土,是我这坐享祖荫,得兄长庇佑的年少小子远远不及的。将军既言此法于我大秦有大益,蟜身为公族子弟,又岂敢敞帚自珍。

“只这拜师之言切莫再提,全当你我交流探讨了。”王翦面现不赞同之色,想要说些什么。

就是秉承着有教无类观念的孔夫子,收学生的时候也要几条肉干当学费呢。因为如果获取知识不用付出代价,那么往往也不会被珍惜。嬴成蟜又一次抢在他前面说道:“吾所求者非是金银财宝等俗物,愿将军得此术后能善加利用,为我大秦继续开疆拓土。”王翦心中一热,好似有千言万语涌到嘴边,但最后只说出一句话:“悉从长安君之意。”

于是嬴成蟜顶着被汗水打湿的衣裳,当着他哥的面,在章台宫中向王翦讲述起了自己得之后世的小巧思。

“实不相瞒,王将军口中的夜行夜战之法,在我眼中只有四字而已。”“是哪四字?”

“夜能视物。若物不能视,则更不必谈行与战。“而为使兵卒夜能视物,我又有内外两法。一来……嬴成蟜见到王贲已经从怀中掏出竹片与笔准备记录,特地放慢语速等了他一阵,成功收获一个感激的笑容。

“第一是内法,让兵卒足食,最好是加上一些肉,强健兵卒的体魄。”刚拿起笔的王贲瞬间就懵了,下意识望向父亲。长安君话里的每一个字他都明白,可合起来怎么就有点听不懂了呢。夜行夜战之法和吃饱吃肉有什么关系?

父子连心,作为传授王贲兵法之人,王翦的思路显然与儿子一致,立刻把问题问了出来。

嬴成蟜浅浅一笑道:“有道是胖子都是吃出来的,豆麦肉菜供给我等身躯所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