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0章  半两青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0章第70章

做炸鸡店容易被人跟风,这一点柳绵绵从一开始就猜到了,毕竞这东西看着好像还挺简单的,就是把肉腌制了裹点面粉炸一下嘛。但实际上,后世两家知名洋快餐能几十年屹立不倒,自然是有点核心技术的,比如腌制的调料,,油温的控制。同样的食材经过不同人的加工,味道可是天差地别的。

柳绵绵手里自然没有掌握后世那两家洋快餐的核心技术,但其实也大差不差了,是后世一位美食博主,经过一整年坚持不懈的试验,才验证出来的配方,当初博主公布配方的时候,还上了热搜。

至于油温控制,这个反倒比调料配方要简单,后世毕竞那么多小吃摊,经过无数人试验过后,这个在网上也不算什么秘密了。再说,钱是赚不完的。

偌大一个南城,别说一两家炸鸡店了,怕是开个十家八家也是没问题的,柳绵绵不急于扩张,也是想着既然做了,就尽量做好,把“巷子口”打造成一个好的小吃品牌。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己做太累了,不符合她咸鱼享受人生的规划,所以她是准备回头寻摸个合适的合作伙伴,把这一块的业务交给对方做。说回来,柳绵绵虽然预料到会有人跟风,但确实也没有预料到跟风的人会这么快出现。而且那摊子打的招牌还是“胡同口炸鸡摊”,山寨得明明白白。本身炸鸡店开业就不久,“巷子口”这个牌子还没到深入人心的时候,现在突然又冒出个胡同口,很容易让顾客混淆。最最重要的是,如果对方食物品质好味道好也就罢了,可柳绵绵让人去买过一份,口味真是非常一般,咸不说肉还很柴,这要人家把他们混为一谈,这真是要影响“巷子口"的口碑了。

“口味差是一方面,他们的食材好像也不怎么好。“许海棠自己是搞采购出身的,对这方面自然尤其关注,对方用来炸东西的油就不怎么样,面粉好像也是不好的面粉,肉似乎也一般般,可能是有时候一天没卖完,第二天第三天就接着卖。

柳绵绵靠在躺椅上,想了想,说:“哪怕便宜,他们这摊子也做不下去的,竞争真谈不上,就是容易给咱们抹黑。我们这边还是尽量从树立品牌的角度,打响自己的品牌。找报社、电台做广告吧,广告词简单一点,就类似炸鸡就吃巷子口,巷子口炸鸡,唯一正宗西式炸鸡之类的,重复至少三遍,你们回头仔细想想,尽快搞起来。”

虽说这种重复轰炸式广告挺招人烦的,但是不可否认,这是最简单的打出知名度的方式。

这一点,柳绵绵可是深有体会,上辈子某些产品她虽然从来没有买过,但是因为对方无孔不入、重复到让人厌烦的广告,她印象深刻到,再穿越一辈子估计都忘不了。

许海棠眼睛一亮,主动说:“那我到时候和伍衡也再商量一下,咱们可以再去他的舞厅宣传一下,上次西餐厅的宣传效果很不错,他后来还特地找人跟咱们学了那个舞蹈,天天在舞厅里表演呢。”再好看的舞蹈表演久了自然也不行,伍衡是个脑子灵活的,很快就找了人又排了几个舞,虽然演出效果都不如西餐厅那个舞蹈,但是也给舞厅增加了不少客流量。

反正每天晚上都有舞蹈,再编个跟炸鸡有关的舞蹈去表演一下也挺好的,柳绵绵同意了许海棠的提议。

不过她其实还有点奇怪,许海棠称呼伍衡居然都不是伍老板,而是直呼其名了,这俩人的关系什么时候这么好了?

当然,这是许海棠的私事,柳绵绵虽然好奇,却不会问的。俩人商量了一下,许海棠很快就走了,她也不耽误,马上去了报社和电台。这时候大家做广告的意识其实也不是很强,不过南城晚报的主编是个脑子活络的,前几年就开始在报纸上开辟广告版面,后面电台也跟着开始搞广告时段,所以想做广告还是简单的。

之前开服装店,柳绵绵是没想过做广告的,毕竟服装又不是他们自己生产的,也没什么品牌效应,没必要。

而芷江西餐厅作为南城老牌西餐厅,本身就有一定知名度,自然也没必要上报纸广播宣传。

倒是炸鸡店,柳绵绵是想要做品牌的,所以倒是很适合用广告的方式迅速打出知名度。

本来要不是有个“李鬼",柳绵绵其实更倾向于开几家分店,慢慢把品牌做出来,现在倒是转变了想法,干脆直接推开,分店的数量也可以增加。柳绵绵正思考呢,就见刘婶怒气冲冲地进了院子。“怎么了?“柳绵绵奇怪问,刘婶可是个好脾气的人,很少见她这副样子。刘婶气得头发都快竖起来了:“我知道那个该死的胡同口是谁了!”柳绵绵稍稍坐直了:“哦?”

要说好奇,其实她也有点好奇,她好奇究竞是谁脸皮这么厚,东西做得这么难吃。

看刘婶这样子,应该是她们认识的人,再联想那个摊子是摆在帽儿胡同路口,柳绵绵忍不住脑洞大开:“总不会是孙家人吧?”可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孙家人要么上班要么带娃要么喝酒胡混,没有能抽空干这个的呀。再说,那摊子上的人不少人都见过,大家都不认识呀。要真认识,那早都传开了。

刘婶搬了把凳子坐下,这才说:“哦哟,真是气也被气死了,那个小伙子是老曹的侄子,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