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6章 说吧,你在永历那当什么头目?  忧郁笑笑生 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顺治七年,农历十一月初八。

京城迎来了一件大事:定南王孔有德,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平西王吴三桂即将抵京。德胜门内外打扫的干干净净。

附近一处视野极佳的茶楼,二楼雅座。

大兴知县武谨言站在窗口,伸着脖子眺望。

“大人,他们来了。”

蒋青云这才起身,不紧不慢的走到窗边。

街道上鞭炮的硝烟还未散尽,三顺王的马队就进来了。

孔有德、尚可喜、耿继茂三王齐头并进,表情倨傲,身后扈从如云,旌旗飘扬。

“老武,哪个是耿继茂?”

“最年轻的那个就是耿继茂。最黑最壮的那个是孔有德。中间那个是尚可喜。”

蒋青云大致估算了一下护卫的数量,大概五六百骑兵,也就是说每个王爷带了200护卫回京。“平西王什么时候回?”

“今天应该也到了。”

“这四位王爷住哪儿?”

“礼部已经安排了宅子。”

“他们的护卫住哪儿?”

“下官不知道。”

说话间,队伍已经过去了,队伍的末尾是十几辆马车,其中一辆马车的帘子被人从里面掀开,露出一张俏脸。

蒋青云本想仔细看下是谁家女眷,帘子又突然放下了,只能作罢”

街道再次安静,众人作鸟兽散。

蒋青云一边喝茶,一边询问武谨言。

“你和三顺王打过交道?”

“禀大人,下官在举业之前曾在登莱巡抚孙元化麾下当过幕僚,因公事与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皆有数面之缘。”

“坐下,慢慢讲。”

“谢大人。”

武谨言小心的坐下,喝了口茶。

“下官斗胆,说点不该说的。这三位王爷都是矿徒出身,孔武有力,打仗骁勇。后来归顺了我大清,太宗皇帝对他们十分重视,亲自出城30里迎接,并封王。原先的封号是恭顺王、智顺王、怀顺王。后来虽然改了三南王,但大家还是习惯称为三顺王。”

蒋青云点点头。

皇太极此人不简单,心胸、手腕和战略眼光都是超一流的,历代清帝当中可排第一位。

“耿仲明去年因为犯了王法,惶惶不安,害怕朝廷追查,自己自尽了。皇上仁厚,就让儿子耿继茂继承了王爵。”

说到这,武谨言偷眼瞧了蒋青云一眼。

“老武,你别拘谨,一边喝茶,一边慢慢讲。今天反正有的是时间,随便聊聊。所有的谈话出你的口,入的我耳,再无第三人。”

武谨言稍稍放松。

“下官刚到登莱巡抚孙元化帐下时,这三位王爷还在毛文龙手底下当厮杀汉。后来,袁崇焕杀了毛文龙,这三人感觉心寒,就去投了孙巡抚。”

“再后来就发生了登州事变,定南王和靖南王归顺了我大清。再后来,平南王也归顺了。”武谨言回忆起血与火的那一天,心存余悸。

“老武,你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谢大人。”

“你家有不务正业的成年子侄吗?”

“有,有啊。”

“交给本官,本官想办法给安排他们出路。”

“谢恩公。”

武谨言当即下跪。

蒋青云看在眼里,并无搀扶的打算。

午饭也在茶楼里解决了,隔壁一家饭馆送来了羊肉锅子,冬日吃羊,美的很。

太阳落山早。

当靠着火炉都感觉寒意逼人时,德胜门外才响起了唢呐声,鞭炮、锣鼓也随即响起。

“大人,平西王到了。”

“开窗!”

武谨言推开临街的一排窗户,清凉的空气瞬间涌入。

蒋青云被冷气一激,神清气爽。

一支打着平西王旗帜的马队从自己脚下的街道经过,队形严密、沉默不语,给人一种训练有素的感觉。蒋青云突然意识到,平西王和三顺王并不是一路的。

行进的队伍当中,一文士打扮的年轻人突然抬头,他的视线和蒋青云恰好碰撞,微微诧异,随即队伍继续往前。

“此人你认识吗?”

“不认识,看打扮,大概是平西王身边的谋士吧。”

蒋青云也没指望武谨言会认识辽东军户,只是随口问一句。

队伍里。

“玄初,你在看什么?”

“回王爷,下官是第一次来京城,看哪儿都新奇,不愧是天下繁华所在。”

“明日本王给你放个假,再支50两银子,你好好逛逛这京城。不过你未必吃得惯这里的饮食,和四川很不一样。”

“谢王爷,在下就喜欢新鲜。”

刘玄初,平西王帐下首席谋士,一个优秀的军师。

“父王,我呢?”

“你跟着本王入宫拜见皇上、太后。”

这一天,京城都很忙碌。

兵部将四王护卫分散安置在南城、外城的2处军营。

礼部将四位王爷以及心腹安置在内城驿馆,还要操持明日面圣的礼仪。

五城兵马司增派人手,巡逻加密。

果然,当晚就出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