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0章 抬棺出征!  忧郁笑笑生 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内城。

在专门储备漕粮的海运仓附近有一家老字号寿材铺,据说已经开了三百多年,比国祚都长。蒋青云走进铺子,见墙上赫然挂着一幅字:活着混所好屋子,死后混口好棺材,也不枉为人一场。两世为人,颇为感慨。

掌柜的见有贵客上门,连忙迎了上来。

“本官要抬棺出征!你帮我挑一口。”

“大人稍坐,一定包您满意。”

掌柜的很快就挑出了一口柏木黑漆棺材,用材厚实外观气派,还好心的赠送了铜钉一十八颗,小铁锤一把。

蒋青云绕棺一圈,当即拍板:

“就它了。”

“得嘞,升棺喽。”

鞭炮声中,伙计们喊着“升棺喽”把棺材抬到了铺子门口,整个过程竟是没有一丝的晦气感。这就很专业了!

大事已妥,蒋青云随口问了句:“掌柜的,你说,死是什么?”

“回大人,是回家。”

“那活着呢?”

“是出趟远门。”

“你这间铺子开多久了?”

“三百五十四年零八个月又五天,到我这,已经是第十一代传人。”

“你这间小小铺子见证了无数历史啊。”

“回大人,小铺确实接待过一些大人物。”

“比如呢?”

“前明永乐皇帝还是藩王时,曾在小铺购置精品楠木红棺一口,后来他当了皇帝,肯定没用着。”“严嵩严阁老曾在小铺购置楠木红棺一口,结果人被流放死在了江西老家,估计也没用着。”“于谦于少保也曾在小铺购置黑色柏木寿材一口,最后~哎,还是没用着。”

“海瑞海大人上疏之前,在小铺看上了一口杉木棺材。那棺又短又窄,人根本躺不进去,本就是低劣次品,但海大人坚持购买,最终,六钱银子卖给了他老人家。后来的事您也知道,也是没用着。”蒋青云拍了拍厚重的棺材板。

“掌柜的,我明白了。也就说,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是白忙活。”

“大人明鉴。”

“你要多少钱?”

掌柜的伸出三个手指。

“30两白银,绝不还价。”

顺天府的差役拎着铜锣眶眶开道,40名巡城兵丁扛着棺材随后,蒋青云骑马在后,绕紫禁城走了一周。“国难当头,蒋御史精忠报国,抬棺出征喽。“

抬棺出征的意义在于,彰显决心。

也可以理解是一种表演。

虽然蒋御史的大名在京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仍需经常强化。

最终目的是要让所有人都记住,京城只有一个蒋御史,就好比京城只有一个皇帝。

棺材所到之处,人山人海,红红火火,恍恍惚惚,热热闹闹。

围观旗人心里都有些敬佩,他们感慨,蒋御史是个王八蛋,但也是个颇有血性的王八蛋。

至少,他真敢往上冲!!

有些闲散旗人公开表示:如果蒋青云死在前线,那他的名声就彻底扭转了,从此,绝对不会说他半句坏话。

如果蒋青云英勇战死,可成半步武圣。

京师旗人的想法是好的,奈何被蒋青云执行成了奇怪的模样。

顺承郡王府。

大门紧闭,门可罗雀。

管家踩着梯子站在墙头,望着热闹的棺材队伍过去后,连忙禀告正在花园里练箭术的勒克德浑。“主子,是那位蒋大人要抬棺出征。”

勒克德浑表情讥讽,默默拉开弓弦瞄准远处隐约的箭靶,嘀咕道:“不信任自己人,却信任外人。我今儿把话放这,不出三年,就是南北朝。”

说罢,手一松,箭矢命中红心。

“王爷神射。”

“吩咐戏班子,今晚听《岳飞三箭吓金营》。”

腊月初六。

乾清宫的案头多了几个锁着的小木匣。

顺治用钥匙打开第一个红色木匣,取出里面的纸条。

第一张是:

“顺治八年腊月初五,勒克德浑诅咒朝廷用人不公,必败于明军,预言南北朝在即。其自诩岳武穆,和王府豢养的戏子们放浪形骸,其间多有不忿言语。”

后面还有几张,记录的是其他议政王大臣们禁足期间的言行。

第二个蓝色木匣打开。

“顺治八年腊月初五,上午,蒋青云于内城购买棺材,扬言抬棺出征,轰动一时。”

“下午,其又往御马监索要优质纯血三年龄良马300匹,因其索要甚急,御马监左司郎中索要相关手续未遂,被其反复掌掴。

“下午,吴应熊入蒋府,俩人说笑亲密,会面时间2刻钟,谈话内容不知。”

“傍晚,其又与鳌拜、与周绍在南城茶楼短暂会面,期间屏退下人。深夜,其宿于夫人处,窃窃私语,子时熄灯。”

顺治将所有小木匣重新锁上。

“来人。”

“奴才在。”

“送回司礼监。”

“嘛。”

司礼监如今已不同于往日,院落修葺一新,守卫森严,出入皆需腰牌,各屋不得串门。

“参见吴总管。”

“三狗子,你小子来司礼监做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