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0章 马天:完犊子了!又被老朱坑了  大明最强皇叔 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无疑。后来你押着我去见上位,路上还骂我“酸儒误国’。”

一直背对着他们的朱元璋忽然动了动。

他依旧望着铁栅外的夜色:“咱还记得,你被押到中军帐时,刘伯温掐着胡子直乐,说“此人若得,江南钱粮十年无忧’。他还说,你的算盘打得比他的八卦更精。”

吕昶面色微动,将碗中酒一饮而尽。

酒液灼烧着喉咙,却暖不透心底的寒意。

他想起当年刘伯温如何在灯下与他彻夜算粮,想起朱元璋如何拍着他的肩膀说“咱信你”,想起自己捧着《江南田赋图》跪在奉天殿上时,帝王眼中毫不掩饰的赞赏。

“陛下强留臣的法子,臣至今难忘。”吕昶放下空碗,“你让人抬来十箱账本,说“算清了,咱就放你走’。结果臣算到第七箱时,你端着碗豆腐脑进来,说“算不完,咱陪你一起算’。”

徐达“噗嗤”笑出声,又灌下一口酒:“可不是嘛!上位当年蹲在账房地上,跟你一起拨算盘珠子,满手墨水跟个灶王爷似的。咱在帐外守着,听见里头“噼啪’响,还以为你们在打架呢!”

朱元璋转过身,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有眼神在灯火下起伏。

“咱那会儿就知道,”他走到桌前,“你吕昶的算盘,打的是天下百姓的饭食。”

这句话像块重石投入心湖,荡起了吕昶的回忆。

他抬手抹脸,却抹了满手湿热。

“老吕啊。”徐达见他失态,连忙又给他斟酒,“当年咱三人在应天城头,你说想让天下人“亩有桑、仓有粟’,如今江南太湖一带的桑田都成林了,运河的漕船也能贯通南北看,你咋就……”吕昶拿起一块烤饼,胡麻的碎屑落在囚服上。

这是马皇后亲手做的,他认得那细密的纹路,就像当年她为将士们缝补衣甲时的针脚。

他咬下一口,烤饼虽已微凉,咽下去却很暖。

“陛下。”吕昶抬头,眼中泪光未干,却多了几分释然,“当年臣在账房算粮时,你说“咱打仗是为了让百姓不饿肚子’,臣一直记着。这些册子,臣算清了江南的田,也算了百姓的粮。哎,后面的事,臣就办不到了。”

徐达布满老茧的手掌重重拍在吕昶肩头:“老吕,别一副丧气样!陛下说了,念在你二十载功劳,特赦你还乡养老!”

吕昶猛地看向朱元璋,浑浊的眸子里翻涌着惊涛骇浪。

他抓起酒碗,佝偻着腰踉跄起身,朝着朱元璋深深一拜。

辛辣的酒液流过喉咙,却始终未吐一个字,眼角滑落的水珠,坠入碗中泛起涟漪。

“走了!”朱元璋挥手,头也不回地踏出牢门。

徐达咧嘴一笑,将酒壶往腰间一挂,转身前又回头拍了拍吕昶:“等你出来,我还得喝你酿的桂花酒!脚步声渐渐远去,牢房重归死寂。

吕昶望着空荡荡的牢门,久久呆立。

远处传来更夫梆子声,一下又一下,敲得人心头发颤。

他缓缓解下腰间褪色的布带,木桌摇晃着被推到墙根,他踩着吱呀作响的桌板爬上高处,布带一端绕过横梁,另一端垂在眼前轻轻晃动。

“陛下,罪臣知道,罪臣得死啊。”他望着布带喃喃自语。

二十年清田亩、疏河道的功绩,翁妃案里私发符节的罪证,还有朱元璋刻意留下的生路,此刻在他眼前交织成乱麻。

江南士绅盘根错节,朝堂士大夫联合起来蠢蠢欲动,他若不死,这棋局便永远落不下胜负手。夜风呼啸着吹过,吹得二十余册书稿哗啦啦作响。

吕昶低头看着自己的囚服,恍惚间又看见那年应天城头,朱元璋蹲在账房里,满手墨水却笑得坦荡:“咱信你!”

出了刑部大牢,徐达搓着手呵气。

他望着朱元璋削瘦的背影,咧嘴笑道:“陛下,等老吕出来,臣去给他的老宅拾掇拾掇,那院子的紫藤架还是臣当年一起栽的呢。”

朱元璋没回头,夜风吹起他黑袍的下摆,他径直走向停在巷口的马车。

“天德。”朱元璋掀开车帘,“你那旧伤该好生将养。明儿咱让太医院送几两上好的人参去,你给咱乖乖待在家里喝药。”

徐达怔了怔,想起鄱阳湖之战时,朱元璋也是这样不容置喙地把伤药塞进他手里。

“陛下,臣早好了。”徐达摊手,“还能拉三石弓呢,开春北疆要是有战事,臣还能征战。”朱元璋瞪眼:“一把老骨头了,跟咱犟什么?”

说完,他缩回马车里。

马车驶出一段距离,他又掀开毡帘一角,看着徐达的身影在街角消失。

“驾!”

马车向着皇宫方向驶去。

车厢里,朱元璋靠在锦垫上,闭上眼却看见吕昶在牢里写的那些书稿。

“天德啊。”他喃喃自语,“吕昶是走不出那间牢房的。”

车窗外的月光落下,映在他苍老的面容上。

他想起今早锦衣卫递来的密报,说吕昶的女儿确实在应昌府,嫁了个汉人书生。

“咱会让锦衣卫照看你的家人。”他低语,“这盘棋,还得接着下啊。”

翌日,早朝。

文武百官交头接耳的声浪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