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9章 朱元璋霸气护孙:朱英是咱孙  大明最强皇叔 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多了,竟比上回见着时又苍老了些。

“师傅。”马天在对面坐下,“你这气色怎么一天比一天差?”

张定边拿起酒杯抿了口,苦笑一声:“老喽,一身的伤都在跟我讨债。年轻时在战场上挨的刀,如今阴雨天能疼得半夜睡不着,加上这把年纪,可不是一天比一天糟?我看呐,怕是活不了多久了。”“呸呸呸!”马天没好气,“少说这些丧气话!你要是把那些乱七八糟的心事抛开,安心养着,活过九十都没问题。”

张定边却摇着头叹气:“放下了啊,如今唯一的念想,就是把少主接回来。”

“明年开春高丽王会派使团来朝贡,到时候我想法子斡旋,看能不能把陈理从高丽接回来。”马天道。张定边猛地抬头,眼珠都亮了:“当真?”

“我啥时候骗过你?”马天挑眉,随即话锋一转,“不过话说回来,我的事你查得怎么样了?那个刺杀朱英的刺客,还没踪迹?”

张定边脸上的喜色淡了淡,露出歉意:“邪门了,就跟人间蒸发了似的。”

“这刺客对我很重要。”马天面色认真,“抓不到他,就不知道是谁在背后想对朱英下手。”张定边点了点头,一笑:“我听说朱英如今能自由出入皇宫了?陛下这是认下他了?”

“没认,还缺铁证。朱元璋那人你又不是不知道,谨慎的很,没实打实的证据,绝不会松口。”马天摊手。

“那他还是想不起来?”张定边追问。

马天抬眼看向他:“你怎么知道他失忆了?”

“嗨,京城就这点大。”张定边道,“朱英的事,早就传遍京城了,大家都知道济安堂的小郎中,长的像病逝的皇长孙。”

马天皱起眉,无语道:“他还是想不起来。当初钟山皇陵到底发生了什么,能把一个人的记忆全抹去了?”

“你就这么笃定他是从皇陵出来的皇孙?”张定边问。

“我当然不确定!”马天有些无奈地翻了个白眼,“当初要是你在山上亲眼瞧见就好了。”张定边咂了咂嘴,欲言又止,可最后只是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你这是啥意思?”马天心里顿时起了疑,“你不会还有事瞒着我吧?当初钟山的事,你是不是还有没说的?”

“没有!”张定边道,“我跟你说过了,我看到皇孙的尸体被烧了。”

马天拧了拧眉。

当时,钟山到底发生了什么?

张定边说皇长孙尸体被烧了。

而我却在钟山下的河里,见到了跟皇长孙长的一模一样的朱英。

当初他到底是怎么飘在河里的?

济安堂,后院。

朱英,杨士奇和夏原吉三人正在喝茶。

“昨日武英殿的月光宴,哪是什么赏月,分明是一场血祭。”朱英的声音压得很低,“朱欢自刎时,血溅在青砖上的声音,我现在闭上眼都能听见。陛下就坐在龙椅上,看着自己的侄子自刎,眼皮都没眨一下。”

杨士奇目光平静地看向朱英:“小郎中觉得,陛下此举是为了什么?”

“震慑啊。”朱英几乎是脱口而出,“朱欢强占民田、草菅人命,罪有应得。可陛下偏要在那么多勋贵面前逼他自戕,还说什么“先杀朱家人’,不就是要让那些淮西老臣看看,就算是皇亲国戚,犯了法也一样要死吗?”

夏原吉在一旁点头附和:“可不是嘛,陛下这手杀鸡儆猴,确实够狠。”

杨士奇却缓缓摇头:“狠是真的狠,但狠的背后,藏着的却是帝王的仁。”

“仁?”夏原吉眼底满是错愕,“老杨这话怎么说?眼睁睁看着亲人去死,这叫仁?”

朱元璋在民间的传说里便是杀伐果断的铁血帝王,更何况这些年处置贪官污吏,动辄株连数百人,“仁”这个字,怎么看都与那位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帝王沾不上边。

“陛下若真是嗜杀之人,何必让朱欢自戕?直接拖到午门腰斩,岂不是更能震慑群臣?”

“朱欢罪证确凿,按大明律当凌迟处死。可陛下最终给了他全尸,还说是“保全朱家体面’,这难道不是仁?”

朱英听了,愣住了。

他想起昨夜朱欢瘫在地上哭喊时,朱元璋眼中一闪而过的复杂情绪。

“再者!”杨士奇继续说道,“当年汉高祖刘邦屠戮功臣,落得个千古骂名,陛下熟读史书,怎会不知其中利害?”

“他让朱欢死在勋贵面前,是告诉那些人:我连亲侄子都能依法处置,你们手里的丹书铁券,难道能大过国法?可他又留了条路,主动交回铁券者,过往过错一笔勾销。这既是逼迫,也是保全。”夏原吉在旁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陛下是想用最小的代价收回铁券,避免朝堂动荡。若是真动了刀兵,怕是要死一大片。”

朱英怔在原地。

他从未想过,那场鲜血淋漓的宴席背后,竟藏着这样的深意。

在他看来,朱元璋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都透着杀意,可经杨士奇拆解开来,那杀意里竞真的带着着对江山百姓的考量。

这种狠到极致的仁,他真是头一回听说。

“这是仁吗?”朱英喃喃道。

“帝王的仁,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