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4章 透露  键盘战斗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04章 透露

贾府。

贾政的书房。

只有贾政和王信两个人,贾政身边的清客都不在。

王信毫不犹豫的告诉贾政:“张阁老同意支持我。”

把自己与张吉甫见面后所言之事,详细的告诉了贾政,并且传达了张吉甫的态度。

贾政白日在工部衙门的时候,心里等着回家,等回到家后,第一时间来见王信。

认真听完后,贾政内心不禁有些羡慕。

那可是张吉甫。

自己可以不在乎张吉甫,张吉甫眼里更没有自己,但谁要是得到张吉甫的支持,谁都能知道其中的厉害。

贾政惋惜道:“为了大同关外的事,费如此大的代价,值得吗?”

王信的身份还是京营。

也就是说王信属于外派,随时都会调回京营。

那么王信在大同做的一切,岂不是给别人做嫁衣,而且王信做得越好,调走他的可能也更多,因为盼着他走的人会越发迫切。

贾政的感慨,王信并不意外。

贾政是不愿意变通,并不是他傻。

否则不可能培养出贾珠这样的长子,如果只会一个也就罢了,说不定是贾珠天赋高。

可后面的次子宝玉,还有外孙贾兰,全部高中科举,包括庶子贾环的天赋其实也不错,虽然其性格激进,实则在学业上也很用心。

原文中,差不多也是这两年。

贾府子弟作诗比对,贾环所做的诗歌被贾赦当众夸赞,可见贾环之才。

也是贾政出身富贵的通病。

他们这种子弟,如何愿意费心琢磨细碎的事情,加上贾政的性格,越发的不接地气,这才是人之常情。

潜规则的道理谁又能不懂呢。

只是有些子弟乐在其中,有些子弟不愿意费心。

贾政明显是后者。

管你下面人怎么想,心里头有没有怨言,贾政并不在乎,反正就是不允许下面人贪污受贿,做违法乱纪之事。

贾政抛出的问题,王信认为自己得慎重回答。

自己因为自己的优势。

提拔的手下都是自己信任的人,而且有系统的证明,并不怕知人知面不知心,虽然不能做到时刻查看忠诚,却也能总体上得到保证。

但是贾政他不知道啊。

他不拘小节,却不是他不在意利益得失,相反,贾政还是很在乎利益的。

如果不是,他可以大方的把荣国府让出来嘛。

只要贾政这么做,他们两兄弟的关系必然和睦起来。

王信想了想,从实际角度出发,认真的说道:“在扬州的时候,我靠着林公的支持,组建民兵,也就是扬州营,因为种种原因,最终以高额的诱惑,吸引了不怕死的人来加入。”

提起军事,贾政虽然不懂,但也很想听听王信的说法。

王信打仗的才能,谁能否认?

“江南富裕,人人求财,鄙视当兵,常有好男不当兵之言,当了兵后会受到人们的歧视,连个婆娘都娶不到,更没有人家愿意把自家的闺女嫁给当兵的。”

“京城也是。”

贾政插话道:“你在京营呆了几年,应当知道。”

王信点了点头。

北方与南方区别很大。

南方与南方之间区别也很大。

英国和意大利两国之间的政治民俗文化风气等有天壤之别,而幅员辽阔的大周,五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更是复杂无比。

所以王信虽然鄙视儒家,又不得不承认起码在当下,儒家的必然性。

江南民风开放,百姓们头上的限制小,能较为轻松离开土地,经济也活跃,百姓只要运气不差,或者遇到了好行情,总能找到份养活自己的活计。

甚至还有翻身改命的机会,而当兵的穷苦,所以被鄙视。

而京营这边的话。

纯粹是压迫,与江南那边主要是经济原因不同。

“所以为了招募不怕死的兵,激励他们敢战,所以千金买马骨,用了非常高的赏金来吸引人,虽然效果不错,实则并不能长期维持。”

王信笑道:“朝廷突然让我解散扬州营,哪怕有些人真心跟着我,但是扬州营的底子就不正,我才痛快的撒手。”

“也不能这么说。”

贾政隐隐明白了,反驳道:“你为了安置他们,用了多少的心思。”

盐道衙门不提,扬中岛的地理环境,要是还有不满,属于人心不古,倒不是王信做的不好,这才是贾政喜欢王信的重要一点。

王信对自己人实在是够义气。

“到了京营,因地制宜,而且京营终归是正规军队,底子正,以河西营为根,扬州营的骨干为精神,才有了如今的大同西军。

只是为了解决大同西军的拖欠,我有鼓励经商,经商的军队不止我这么干,甚至张阁老在金陵时,金陵军早就在从商了。

结果不超过三年,金陵军就荒废了,大同西军也会面对一样的问题,为了应对,只能不让大同西军闲下来,否则同样要不了三年,大同西军的战斗力也会下滑的厉害。”

贾政恍然大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