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来了,脸上的表情僵住,又想要笑,又想要怒,又想要解释,又不知道如何是好,屋子里一时间安静了下来。
“当着你的面说我也不怕。”
贾环丢下这句话,迅速退回了里间,回到自己的书桌赶紧拿起笔,装模作样的写字。
探春翻了个白眼,然后盯着赵姨娘。
赵姨娘被盯着发毛。
原本觉得是自己拿捏女儿,也没有打算如何,反而打算报喜,因为刚才的事,竟变得被女儿当场抓住似的,生怕姐弟俩真的成仇了。
过了片刻,赵姨娘开口解释:“你别听你弟弟胡说。”
“好了,找我有什么事。”
探春直接问道。
赵姨娘的哥哥已经病逝了,没有正经的娘家人,就算大伯还活着,也不过是小老百姓,靠着巴结贾府的爷们过日子,撑不起娘家人的门户。
弟弟又好小,那母亲突然找自己,想来不过是银子的事。
只是探春不打算直接给,给习惯了怎么办。
弟弟脾气臭不要紧,重要的是爷们气,万不能和宝玉一样,如何能与宝玉比,所以自己多次教训弟弟。
堂堂的爷们。
不正经读书学本事,和丫鬟们整日玩在一起还了得。
自己不让他去园子里玩,所以他记恨自己,那也随他,反正他长大了之后,能把他的日子过下去,那自己也就阿弥陀佛了。
心里的事太多,每件事都不好表露,探春早就学会了一脸淡然,让人看不出喜怒。
现在屋里只有娘儿三人,赵姨娘看到冷面的姑娘,心里只觉得一阵寒意、
姐姐没有跟进来,贾环松了口气。
竖起耳朵写字,感受到外屋严肃的气氛,贾环的心又提了起来,只觉得紧张不已,生怕姐姐下一刻生气。
说来也怪。
自己为何怕她生气?
不对。
自己怕她做什么。
如此告慰自己,贾环还是不敢发出声音。
赵姨娘原本有许多话说,此时变得结巴起来,“老爷给你许了门亲事,此事还未声张开,老爷只告诉了我,还有老太太,夫人也会知道”
探春瞳孔一颤,慢慢涣散开。
整个人都不好了。
赵姨娘何时见过这样的探春,唬得赵姨娘顾不上别的,下意识拉起探春的手,喊道:“怎么了,怎么了。”
里屋的贾环连忙坐直,紧紧盯着门口。
刹那间。
探春仿佛活了过来,眉眼间尽是哀伤,消沉道:“是谁?”
自己从小努力,讨好许多人,到头还是逃不过么。
“是王信!”
里屋的贾环已经来到门口,刚好听到探春的问话,连忙回答。
“王信?”
探春渐渐愣住了。
看到姐姐的神情,贾环松了口气,随后撇了撇嘴,转头又回去了。
赵姨娘点点头,还是一脸的担忧,紧张道:“信爷虽然年龄比你大了不少,可也是青年才俊,你现在还小,只是定亲,这样的爷们,外头打着灯笼也难找,你该高兴才对。”
探春不知如何接话,悄然低下头。
赵姨娘叹了口气,原来认为以自己姑娘的聪慧,看得出这是门好亲事,所以才急着告诉她,却没想到是哪里出错了呢,姑娘怎么在这件事上变傻了。
于是好生相劝,生怕姑娘想不开。
探春见赵姨娘说话越来越没有分寸,打断了赵姨娘的话,留下句知道了就离开。
却也是巧。
探春没心情去别的地方,急匆匆回去自己的秋爽斋。
与别处不同。
宅院里的房屋很大,一般都会隔成几间,这样的话无论是私密性还是便利性都不错。
如睡觉在里间,外间当做大厅。
秋爽斋不同。
秋爽斋的三间房子取消了隔断,屋里的陈设也不多,给人一股大方,典雅之风,不像个小女儿住的地方。
薛宝钗玉来到秋爽斋找探春,没见到探春,刚打算离开,两人在园子里遇到了。
“信爷请客?”
听完薛宝钗的话,探春呆住了。
薛宝钗笑道:“你去不去?”
“我不去。”
探春已经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一口拒绝。
薛宝钗感到奇怪,“二嫂子托我来请你,借谢佛,因知道你为人大方,倒是我们误会了,如此反而唐突,你万万不要生气才好。”
如果是迎春或者惜春,薛宝钗必然不来开这个口,哪怕是王熙凤所请。
探春无法解释,只能找了个推辞,借自己不舒服。
薛宝钗竟然相信了。
因为这个理由才解释的通,那倒是王熙凤错失了机会,薛宝钗惋惜的离开。
——
王熙凤没来,王信理解王熙凤的处境。
人只要环境一恶劣,什么事都没有底气去应对。
原本是请客两个人,变成了请客一个人。
“早知道二嫂子不来,你又何必浪费一桌子好菜,岂不是浪费了。”林黛玉似笑非笑道。
“我今日不惹你,让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