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王信敢派出两千精锐的底气,就算不能大胜,至少不会失败,让人担心的是惨胜。
伤亡太大了,自己的实力也会大损。
不过比起保家卫国的目的,这些风险是值得承担的。
生胡大规模入侵,虽然给牧民造成了巨大损失,但分得太散,王信不相信生胡可以轻易聚拢起来,短时间内顶多能凑出三五千人罢了。
那么自己投出去的两千精兵,生胡的战斗力不比大板升的胡人强,那么就不会有危险,反之则有危险。
一处处的捷报下来。
王信松了口气。
以大同西军的实力,一汉可以当五生胡。
自己的两千精兵能对应一万生胡。
不过别的军队战斗力做不到。
有的是平手,有的是强一些,有的是一汉当三生胡。
表现最好的是永兴军的魏毅,此人虽然是永兴军的精锐将领,但是身份低,带领的人马少,人数上没有优势。
至于别处,并不是各军的战斗力不行,而是胡立勇把自己的家丁捏在手里没有放出去,永兴军也是如此,两千铁甲骑兵一动未动。
铁甲骑兵优势很大,短板也很大,但是以胡人的条件,永兴军手中的铁甲骑兵的确是对付胡人的大杀器。
自从派出两千精锐,王信不敢大意,已经连续好些日子没有睡好觉,四处巡营,以防疏漏之处。
周军集结小黄河一带扎营,不是用来防守,最终目的是进攻。
不能野战的军队是无法离开城池的,这样的军队在野外扎营,很容易被敌人围困,断绝了粮草,要不了多久不战自败。
所以大同三军结营品字形是进攻状态。
可以看成是野外的军阵,因为不知道敌人何时到来,所以安营扎寨,防备敌人偷袭,等敌军一到,三军即可互为犄角,展开进攻。
同样的道理,大同西军的万余人如果扎营在一起,不但不适合进攻,反而会被压缩限制自己的手脚。
因此大同西军以王信所在的大部扎营四千,围着王信大帐外围以此扎小营,或三五百,或千余兵马。
整个大同军镇六万军马,东西最远的相隔二十里。
牢牢守住地利,随时阻碍敌军,也随时等候出击。
至于史书上大军绕过敌城的事迹,就是欺负的城中没有精兵可用,军队不敢出城,否则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而会丢了城池。
现在大周出的是边军。
哪怕欧彦虎真有十万骑兵,也不敢绕过小黄河一带的周军南下。
否则前后一堵彻底完蛋。
何况他还是号称的十万控弦之士。
这也是此次南下的一波生胡要化整为零的原因,主要目的不是与周军作战,而是牵制周军,打乱周军的部署,不让周军安稳。
“欧彦虎漏算了将军。”
同样连续操劳,没有歇息好的严中正,眼圈一圈都是黑的,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今晚可以睡个好觉。
王信没有否认。
自己建立大同西军的时候,欧彦虎已经离开了大板升。
大同不是多了一万多兵,自己的大同西军与别处军队不同。
民兵的战斗力不弱,加上自己的三千精兵,全军一万二千人马,拼命的状态下,王信敢说可以抵挡三万胡人进攻。
那么欧彦虎还有多少人去对付永兴军和天成军的四五万大军?
同样的人数下,欧彦虎手里的生胡不是大同军镇的对手。
根据搜集到的信息,以及目前的战果,王信得出了结论,此次胜率至少在七成,已经很稳。
“推动至今,终于柳暗明,不容易啊。”
王信感叹了一声。
南抗倭寇,北灭胡寇,自己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于公于私,自己都无愧于心了。
“有点奇怪。”
王信原本打算去休息,随手拿起案几上一堆未处理完的公文,公文处理不完,大事小事都会送来,不光是大同西军的,还有别处二军。
只能被公务分为三等。
那些个不急的,与大同西军不相关的归为三等,先看完一等和二等的公文,王信才会看三等的公文。
严中正内心一惊,连忙走过去看。
原来是永兴军有几支军队出击生胡的军情,中军大帐的令兵送来通传友军,免得各部前线士兵闹出误会,这种事很多,互通有无。
“的确奇怪。”
严中正揉了揉眼睛,猜测道:“总制大人虽然不禁止永兴军出击胡人,但也不支持,如今的情况,总制大人为何改变了主意?”
王信最不喜意外。
没人喜欢意外。
只有小孩子喜欢希望,因为小孩子太多幻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