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信反应过来,已经有些猜到林如海的想法。
自己贸然疏远张吉甫,以张吉甫的脾性,大概不会理会自己,因为他不会上杆子求自己投靠他,但是太上皇必然不满。
这是个已经过了八十的老人。
因为心里的不安稳,甚至能让朝廷局势拖延到如今的局面,看样子不到死,是绝不会放手权力给皇帝的,也不顾日后江山社稷不稳。
罗明就是前车之鑑。
怎么办呢。
利用太上皇那边文武不和的予盾。
朱伟必然愿意接纳自己,有了朱伟的支持,自己回京后很容易在京营站稳脚跟。
“林老爷说靠著平胡的功劳,他们全力出手,再有朱伟的帮忙,给將军在东军操作一个总兵出来,以將军的能力,三年內之內彻底掌握一支京营等待天时。”
难怪林如海要让自己归京。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並不是说林如海这计策不好,的確也是为了自己好,不过其中也掺杂有林如海的利益。
王信没在意。
这是人之常情。
放弃大同西军独领一路的参將,换一个京营总兵的职位,这买卖的確颇为鸡肋。
不过对自己而言。
其实回京营升任总兵的话好处更多。
按照林如海所言,掌握一支京营,东军的总兵,按照兵册,手里有个九千人马,多也多不了,
少也不会少到哪里去。
自己要是能安顿好大同西军。
以自己在大同西军的威望,至少十年不会动摇。
十年的时间,京城早就有了结果。
所以前提是安顿大同西军,这样的话,自己等於大赚,如果没有安顿好大同西军,脱离了自己的掌控,那么自己就白忙了一场。
一般人的话必然会担心,自己还需要担心吗?
王信摇了摇头。
不需要犹豫。
薛岩误会了,还以为王信不同意,连忙说道:“林老爷说王將军一定要归京,如今的局面,京营必须要有我们的力量。”
“回京可以,我得收点好处。”
王信笑了笑。
多少人盯著自己的位置,多少人想要瓜分自己的势力。
就看谁才是真正的渔翁薛岩不以为然。
王信虽然沉稳,毕竟还是年轻人,真以为属下对他的忠心可以管一辈子。
何况知人知面不知心。
当面忠心耿耿,等王信离开大同,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地方大户,或者上级拉拢过去,这是人之常情,谁也阻止不了。
除非王信手里的將领各个都讲义气。
怎么可能。
一百个人里有一个都不错了。
就算以王信的威望,十个人里有一二两也已经够离谱。
当年自己大哥和梅翰林多亲近的感情,大哥对梅翰林掏心掏肺的付出,而大哥才走了几年,梅翰林早就把大哥的恩情忘得一乾二净。
梅翰林这样的做法才是普罗大眾。
虽然佩服王信,薛岩却觉得王信太过自信了些。
只要王信被调回京的消息传开,大同西军的將领必然四下寻找自己的靠山,图谋自己的前程,
不会老老实实等王信把他们买个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