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手腕了得
薛宝釵竟然会出现在自己面前,王信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有一些迷糊,不过很快料到,大概是因为张德辉的事,以及自己的任命。
没必要为难对方,买卖不成仁义在。
王信请了晴雯来招待,两人都熟悉,也没有外人在,看到王信如印象中的温和,薛宝釵感激的看了眼晴雯,隨后掏出一张当票。
“如果信叔叔不嫌弃的话,请收下这张我们薛家当铺的当票。”
薛宝釵攀附关係,以林黛玉的关係,强撑著开口,生怕王信拒绝,那自己真就坚持不住了,心里扑通扑通的跳。
王信接过来一看。
十万两!
不禁又打量了薛宝釵一眼,好大的手笔。
“你做的了主?”
“我已经说服了我娘,柜上的事以后由大揽总去做,目前还是张德辉,如果张德辉年纪大了,实在跑不动,再从柜上其余的大掌柜里推选一名出来,唯独帐房以及其余掌柜的聘请去留由东家亲自负责。”
“十万两银子,不止是我的主意。”薛宝釵微微低下头,脸色微红道:“也是大揽总的主意。”
王信恍然。
薛姨妈这是彻底放弃薛蟠了。
不是说不要这个儿子,而是不再指望儿子承担起家业,这其中肯定不止有自己的原因,恐怕薛宝釵出了很大的力气。
要么说能对付女人的只有女人呢。
薛姨妈以前无论如何,薛蟠再烂也指望著儿子,自从薛蟠娶了媳妇,一次比一次失望,对儿子已经彻底失望。
贾府没有落败的时候,薛家大房一直是薛姨妈当家,同样是幕后点头,前面是柜上的掌柜们出谋划策,有了方向或者决定后,再来和薛姨妈商议,薛姨妈同意或者不同意。
而薛蟠多半是不在的,就算在的时候,也不会耐心去听。
薛宝釵大多数都在。
陪在母亲身边,一起在屋內听院子里掌柜们的分析,时不时给母亲小声出谋划策,也才养成了薛姨妈常听女儿的习惯。
后来贾府落败,薛家大房生意一日也不如一日,没有了依靠,薛姨妈只能指望儿子,希望儿子撑起家业。
如今贾府没有落败,加上自己的原因,薛家大房的生意也还不错。
薛姨妈底气自然更足些。
不过呢。
王信看著十万两银子的当票,这背后的意义可不简单,“这十万两银子如果要取出来,是得在京城取?”
“可以在京城取出来,也可以等一段时日从大同取出来。”薛宝釵心里微微一松,王信同意收下银子,可也不敢彻底放鬆,竟然一眼看出了关键。
薛宝釵先是一笑,眼波流转,光彩夺目,“柜上的掌柜们想在大同开一家当铺,不过典当还提供承兑,以后在京城典当或者存入的银钱,可以在大同取出来,反之也是如此,方便大家做生意,也减轻了沿途风险,以信叔叔的眼光,定然知道这是好事。”
当然是好事。
钱这玩意永远都是钱,区別是对个人还是对市场。
对个人而言,把银子藏起来,这是他个人的財富,但是对於市场而言,等於被抽乾了能量。
“卖棺材的欠了卖绸缎的十两银子,卖绸缎的欠了厨子十两银子,厨子欠了卖肉的十两银子,卖肉的欠了卖棺材的十两银子,因为卖肉的没钱,所以他欠著他,他又欠著他,大家的生意都办不下去了。”
这套金融小故事已经很多年了。
非常的浅白,看上去像个儿戏笑话似的。
其实大道至简。
薛宝釵的难处,以及她的努力,王信看在眼里,对在做有意义的事而努力的人,王信向来都是支持的,就看薛宝釵能理解多少。
“我出现了,我借给卖棺材的十两银子,卖棺材的还给了卖绸缎的,卖绸缎的还给了厨子,厨子还给了卖肉的,卖肉的还给了卖棺材的,卖棺材的还给了我,大家都得了好处。”
王信没有直接回答薛宝釵的话,而是先讲了一则故事。
当票的事如果薛宝釵能理解,那么她就能理解这条故事,否则当票的事,应该就是掌柜们的主意,而不是薛宝釵的主意。
想要搞票行。
不是不行,但必须得过自己的关,获得自己信任的人。
大同关外的商业蒸蒸日上,可依然还经不起折腾,要是出了危机陷入衰退,十几二十几年虽然能恢復过来,自己能等得起?
二十年。
黄瓜菜都凉了。
自己能有几个二十年?
“信叔叔的意思是,这钱只有流转起来才能算作钱?”没有一会儿,薛宝釵越说越自信,同时看向王信的眼神也变了。
果然不愧薛宝釵。
“对个人而言,银子储蓄起来,是他个人的財富,但是他这么做,对於市场经济而言却是抽乾能量的断根行为,所以越是有钱的人,越是把大量的银子储蓄起来,市场经济就会彻底瘫痪,普通百姓们会变得没有钱,越来越穷困。”
“反之,银子只有在市场上流通,流通的速度越快,获得的能量就越大。”
“如刚才的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