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头,“柜上的掌柜们做了一辈子生意,对信誉的追求,连东家都不敢违背。”
断了断,薛宝釵继续道:“这也是我们大房这些年举步维艰,但大揽总他们在外面依然能维持的原因,因为我们薛家的信誉是几代人近百年积累下来的。”
是啊。
近百年积累的信誉,这才是薛家最可能成功发行银票的原因。
哪怕是自己。
在大同成立一家银票行,除非靠著权力强硬的推广,否则十几年之內都不会有任何成效。
百年信誉和非同一般的实力。
这才是最大的本金。
很好。
王信不再犹豫。
薛岩这老小子,如今可失算了,没有扳倒大房,反而给薛宝釵铺平了路子,这丫头又聪明又有手段,心计不小,有了这两家的相爭斗,自己也算落了心。
生意与政治不同。
生意越爭才会越繁荣。
真正靠市场成长起来的企业,那战斗力看得见的厉害无比。
反而是那种封闭下靠著权力成长起来的企业,除了压榨百姓厉害,在外头就像个奴才似的,超级的无能。
当然了。
生意越做越大,最后垄断行业。
也会成为毒瘤。
就如权贵。
权贵替大封建奴隶主,在当时是进步的,当封建奴隶主消亡后,权贵逐渐沦为毒瘤,所以开始限制权贵的权利,有了科举的诞生。
同样的道理。
商人和权贵有什么区別呢?同样要限制。
权贵要限制权利。
商业要限制什么呢?
王信看著薛宝釵,不禁陷入沉思,思考起如何提前下手。
晴雯听得云里雾里,仿佛听天书似的,最后发现,王信一直盯著薛宝釵,看得薛宝釵脸色滴血似的通红,低著头不知所措。
“信爷。”
晴雯不高兴的叫道。
王信这才回过神来,笑道:“十万两银子我收下了,让张德辉重新回去大同吧,你们薛家的银票行我不过问,靠自己的本事去获得其他商人们的认可。”
百姓能有几个钱,更用不著银票。
真正需要银票的是商人。
在商言商的事,自己根本不用插手,只不过大周承袭大明,对民间束缚很严,银票这种新事物,哪个商人敢搞出来?就算一时没出事,万一哪天某个官老爷拍了拍脑门觉得你犯了错,那就是犯了错。
所以薛家大房看到了机会,不敢弥补双方的裂缝,还能获得大利。
薛家的底蕴的確不可小瞧。
最大的財富是培养出来的一帮商业人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