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四章  少地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言,可却对彼此的心思一清二楚,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父母官致辞后,宴会场上便微微松弛些许,紧挨着的众人开始低声交谈起来,该谋划的谋划,该贺喜的贺喜。

尤其商界代表的位置比较偏,官员和乡绅们只肯做面子情,走了过场后便不肯多看一眼,众人更是“肆无忌惮”,甚至频频离开座位,与其他同仁“现场勾连”。

明月的邻居,家住碧波园的船商郑大官人率先表示祝贺,“江老板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佩服,佩服!”

座次比自家都靠前,可之前竞一点动静没听见!明月谦虚一回,真心话夹杂着谎言倾泻而出,“实非我有意隐瞒,跟官府的买卖数十日前方敲定,我又在北面走亲访友,这不是前儿才到家,才看到帖子,险些没来得及准备……着实仓促!”

离开京城后,明月又照例去了固县,拜访孙三、王大官人、林太太等人。那里的买卖早就比不上杭州了,但固县乃她发家之地,对明月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总要去一趟的。

托杜斯民的福,明月往返都可走官道,着实省了不少时日,又顺道去拜访了州城的吴状师。

等走完这一圈再回杭州,已是腊月下旬,处处张灯结彩,只等着过年了。在这期间,杭州的人情往来都是春枝代劳的,新年宴的请帖更是在明月去京城之后才到

郑大官人连连点头,心里却半个字都不信的。才知道?

骗鬼呢!

你城外的织坊恨不得半年前就开始建了,十天后就要交货,你跟我说才知道?

不过她能一口气压过本地那么多老资格的绸缎商人,一举拿下这宗大买卖,实在出人意料。

啧,以前真是小瞧她了。

有郑大官人起头,同桌几位商界前辈也跟着寒暄起来,方才杜斯民开口时那点微妙的气氛瞬间消散:瞎子都看得出杜斯民私底下肯定同江明月有往来!管他日后会不会合作呢,多个朋友多条路嘛,既然不是同行,搞好关系总没错儿。

保不齐哪天就用到人家了呢!

有了钱之后,再想赚钱就会变得很容易,曾经的困难和阻碍都会主动让道,陌生的合作伙伴也会自己凑上来,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之间,轻而易举就能达成曾经看似不可能的合作。

此时此刻,明月看到的都是笑脸,所见的皆是朋友,仿佛随时可以翻云覆雨,只手遮天。

她分明滴酒未沾,可这种美妙的感觉却令她熏熏欲醉、飘飘欲仙……多么奇妙啊,多么美好啊。

宴会结束后,一个眼熟的小厮偷偷给明月递了张条子。是娄旭写的,请她次日去说话,说有新买卖。连续奔波数月,新年宴又持续到凌晨,强悍如明月亦不禁有些怨言:您就不能过了年再说啊?

怨言归怨言,次日依旧早早赶去。

距离城外坠马已有数月,娄旭早用不着拄拐了,又重燃干劲,开始主动给明月揽活。

“江老板,此次北上你走官道,可住过驿站?”依照律法,商人莫说住驿站,就连官道都不许走的,但杜斯民主动送人情批条子,明月也没故作清高。

“住过,怎么说?”

娄旭嘿嘿笑了几声,意味深长道:“那江老板觉得,杭州驿站较外地如何?”

明月不假思索道:“南来北往这许多驿站,鲜有能出其右者……哦,她懂了。

驿站就相当于朝廷给各路官员免费提供的客栈,其开销由中央户部拨款和地方财政两部分构成,前者通常只能维持基本运转,后者才是让地方驿站脱颖而出的重点。

故而驿站等同于一地门面,可以直接体现一地财政状况,与地方官本人的政绩挂钩,所以大有文章可做。

杭州历史悠久,既是历史名城,又是军事、交通枢纽,光杭州府本地就有东南西北四座大型驿站,再算上辖下若干州、镇,大大小小的驿站加起来足有数十处之多!

杭州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很容易出政绩,户部拨款素来慷慨;而本地也有钱,所以驿站修建得非常宽敞豪华。尤其针对高级官员的房间,陈设十分讲究,在别的地方需要经年累月反复浆洗后使用的铺盖、坐垫、帘子等物,杭州驿站基本用几次就丢。

如此一来,各处需要经常换新,开销自然就大。接待,无非“衣食住行”,“食”与明月无关,但“衣住行"却都可以掺一脚。上到官员们歇息的铺盖、坐垫、枕头,下到目光所及之处的门帘、车篷、车帘,乃至紧急替换的成衣、传递公文的缎子封皮等物,都需要布料。“各地驿站大小不等,"娄旭同她细细算来,“大的有几十间房、几十辆车,小的也有三五间房、三两辆车,合计房舍上千间、马车数百架!车马耗费暂且不提,单算房舍,按规矩,同僚们离开后的铺盖都需要拆洗,可丝绸能洗几次呢?一匹布也只好做一床被子、一张床单,粗粗算来,每年少说也要消耗丝绸数千匹之巨!”

“当然啦,"娄旭说得口干舌燥,自己倒了杯茶,笑道,“这买卖自然无法与官员俸禄相提并论,满打满算三五万两罢了,可蚊子再小也是肉嘛,对不对?”何止!

官员俸禄都是放在明面上的,说几两就是几两,但驿站接待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