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六章  少地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子是如此遥远而陌生,仿佛一场终于摆脱的噩梦。

“我是替你高兴,"明月笑,“对了,来时我见山脚下人不少,似乎还有摊子?”

“是,"七娘解释说:“咱们这里虽有伙房,但不少织工手头散漫,发了工钱就想法子吃吃喝喝,哪里攒得下!况且您早前就说过,织坊、染坊内严禁饮酒,总有人忍不住出去找酒喝,我们又不好把人圈禁了“饮酒,"明月眉头微蹙,“这个确实有些麻烦。”饮酒不犯法,这里又只是作坊,还真不好办。“您放心,这点我跟春枝商议着解决了,"七娘道,“上下山出入口都有人盘查的,不许他们带酒上来,另外每日进入作坊之前,也有专人挨个查看仪容仪表,有酒气的立刻撵走,绝不许神志不清时做工。”醉酒之人手眼不稳,说得好听点,怕他们做工时笨手笨脚弄伤自己;说难听点,万一连累人怎么办?

所以在这方面,七娘和春枝的态度都非常坚决。“所幸做这行的多是女子,知道轻重,"七娘庆幸道,“曾有两个刺头儿,也被我们杀鸡儆猴撵走了,如今剩下的都是本分的。”男人多的地方总是混乱,织坊还算好的,九成以上是女人,不必额外嘱咐就挺干净整洁有秩序。

明月点头,“那就好。”

七娘继续说:“再者有念家的,不能时时见到家人,三不五时就想托人帮忙跑个腿儿报平安,或是请人把挣的钱带回去。另外,咱们这边虽有几座山做田庄、果园、菜地,终究有些佐料之流是种不出来的,便有精明的商人特意来此兜售。有时咱们的人也不能一口气包圆,那些货郎也懒得再担回去,便在山脚下就地摆摊,卖给附近的村民…”一来二去的,附近的百姓都知道有这么个地方能买到以往进城才能买到的货物,便慢慢聚集起来。

而人一多,就开始出现简易的茶棚、食肆等,俨然出现了市集的雏形。可以说,明月以一己之力盘活了这片荒原。明月:“热闹些就热闹些吧,跟巡逻的人打招呼了么?”有人气倒不错,只是人口一多,摩擦也多,风险也大,得找人一起扛。“说了,“七娘道,“庞大人亲自往那边打了招呼,已经预备加派人手。领头的官儿也亲自来看过了,说是再这么下去,一日两次巡逻只怕要增为三次、四次了呢。”

她们怕出事,官府的人更怕。

说话间,两人来到一处高坡,正好可以俯视山脚下。离得有些远,看不大精细,但往来人群却做不得假。明月大略算了算,觉得这么下去不妥,“这边离城和村庄都不算近,万一遇到天气不佳,或是忘了时辰,只怕就进不去城门了…”与其让这些人胡乱“生长",不如她带头修一座简单的客栈。不必多么奢华,能有个热汤热饭、片瓦遮身,供大家歇脚的地方就行。这样一来,不光各地的商贩们能更从容些,便是往返于城村之间的百姓也能有个落脚之处。

七娘也是奔波过的人,知道在外不易,听后大喜,“正是呢,夜间赶路危险重重,这样也是积德行善的事儿。”

“回头我找人划算划算,"明月三言两语敲定主意,“也不在乎挣钱,不赔钱,甚至略搭进去几个也行,权当给咱们积福了。”明月在城外过了一夜,次日一早回城。

才进门,莲笙就说张六郎来过,说有好房子,问明月要不要。说起来,明月已有许久没买房子了,这会儿冷不丁一听,倒有点兴致,“难不成还有比明园更适合我的?”

还真有!

至少张六郎的话听起来很有道理,“西湖美景固然好,可毗邻水面,湿气过重,长年累月的,难免于身体有碍。您是办大事的人,少不得与各大衙门打交道,频频往返于城内外,何不在城中另置宅院,免于往返奔波之苦?况且城中繁华,人气鼎盛,相较湖畔园林,更别有一番滋味。”这话不假,如今明月虽大部分时间住在明园,但也经常去城中办事,有时来不及出城,就在最初那座二进小院子里凑合几日。可住惯了大园子之后再看小院儿,只觉得哪儿哪儿都局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