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观沧海  不若的马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也抓不住的无能为力。白冤当然怀念贺砚,所以更加心疼眼前人。她刚唤过自己,周雅人久久没等到下文,一抬头,就见白冤神思不属地盯着自己,遂问:“想什么?”

白冤将吃完的桃核搁进盘中,漫不经心露了个笑:“没想什么。”周雅人顺手又把剥完皮的桃子递给她。

“不用了,你吃吧。”

“杏子呢?要不要尝尝?”

白冤摇摇头:“不吃了。”

于是周雅人递了根帕子过去,给白冤拭手。软桃个头挺大,他吃完一个也有了饱腹之感,收拾完果皮果核,又去冲洗了黏腻的双手。

乘船途中百无聊赖,却也并非无事可做,周雅人大多时候会在窗边往外探看,瞎子当然不是为了看风景,他没眼看,但能捕捉人们肉眼难辨的东西。如果水里有罔象,且潜伏不深的话,他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白冤通常也会倚坐窗前,时不时陪他赏一会儿沿途山水,不过河出峡谷便进入一望无尽的平原,河道逐渐平缓拓宽,湍急的水流平稳缓慢下来,过孟津一路向东,船行于齐鲁大地,连绵的高山峡谷已不复存在,映入眼帘的是纵横交错的广袤农田,田地间的麦穗熟了,一片风吹麦浪的金黄。客船每每途经城镇村落,或有人烟,周雅人便会铺出神识扩大耳力范围,分辨可疑人言。

当船经行一处村庄,茅草屋顶升起炊烟,周雅人蓦地听见撕心裂肺的嚎啕,哭诉惨死的至亲尸骨无存。

屏除杂念细听之下,周雅人神色一变。

“独师曾在这里杀人取皮。”

白冤微微蹙眉。

此地还没到经停的渡口,他二人索性弃船翻窗,踏着河浪飞掠向河岸。“阿呀!”

甲板上有人忽然看见一青一白两道身轻如燕的背影,惊讶地喊了一嗓子,立刻引来众人侧目,议论纷纷。

周雅人和白冤没有回头,自顾朝着村舍而去。经过仔细打探,一个被吓晕过去的村民后来告诉他们,他几日前亲眼看见那几个死成人皮的同村人突然诈尸,而且朝着东南向去了。显然,痣师和罔象在此改变了路线,白冤疑虑:“它们为何不走河道了?”若不是周雅人沿途探听,怕是要因此跟闽师错开。此地离海口已经不远,只要一路沿黄河就能抵达,闽师和罔象却选择了在此改道,周雅人根据路线和方向推测:“他们可能打算去密州。”白冤不解:“密州?”

“战国时期,密州属齐地,秦扫六合之后,此地置琅琊郡,"周雅人道,“始皇帝东巡琅琊,琅琊台就在密州诸城。”

地名随着改朝换代变来改去,白冤封在刑狱千载,各地地名不知道换了几茬,出世后地图都没来得及看上一眼,早弄不清了,经周雅人提醒她便反应过来:“始皇帝当年派遣徐福出海求仙之地。”“不错,"周雅人同白冤沿着麦田间的小径走:“当年出海求仙的方士大多来自燕齐之地,燕齐两地毗邻大海,徐福便是齐地琅琊人。”《秦始皇本纪》就有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周雅人说:“秦皇曾三次赴琅琊,于东海之滨筑台立碑,方士精通天文地理,登琅琊台以观沧海……

白冤顺势续上话:“然后他们找到了无量秘境,徐福则玩了套′一去不还’。”始皇帝出钱出人又出力,在琅琊拜海相送,派他们寻仙山求长生不死药,心虔志诚,结果徐福是怎么求的?

他擅闯无量秘境,干了票烧杀抢掠的恶行。“所以我认为,"周雅人道,“疽师和罔象,这次也打算走徐福东渡的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