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第一百三十一章
慕容尚宫来的时候,就看到公主一个人坐在夜色中发呆,小小一团缩在小矮凳上,跟个磨乐喝一样。
边上的宗留守喝了药,已经安睡过去。
因为不能让人发现宗泽的糟糕情况,所以借着天色黑,宗颖这才捂着脸匆匆离开,却再也没有回来,只有赵端一人坐在小板凳上守着宗泽。“让留守好好休息。"慕容尚宫伸手温柔搭在公主的肩上,柔声说道,“他太累了。”
赵端扭头看见是她,这才嘴巴一瘪,眼睛立刻红了起来,哽咽又带着磕磕巴巴说道:“怎么办?”
慕容尚宫心疼坏了,碰了碰小孩红肿的眼睛,轻轻把人抱在怀里:“日有短长,月有死生,宗留守必有万世之名。”
赵端趴在她肩头抽泣着,咬牙切齿说道:“壮心未散,年岁俱老…我不要这样。”
慕容尚宫拍着小孩的肩膀,把人带到屋外坐了下来。天色将暗,屋内还未没有点灯,夜色逐渐覆盖住所有人的神色,堆满文书的案子在夜色中好似张开嘴的巨兽,正在吞噬着所有靠近他的人。汴京夏日的夜色带着虫鸣鸟叫的热闹,随着人群逐渐走动,一盏盏灯笼被逐渐点亮挂上廊间,驱散了夜色的沉沦。
因着相州大捷,岳翻等人进城也是格外高调,所以整个衙门都喜气洋洋的,哪怕最近都在加班,但书令们已经脚步轻盈地走在一起,脸上是遮挡不住的喜气。
“相州大捷,只要我们派兵驻守在那里,那我们汴京就安全了。”“可不是,金军主帅都被抓了,要我们说金人也不过如此。”“还是公主慧眼识英雄啊,那岳飞当真是勇武过人啊。”“我听说那韩将军可是把大名府都围了,金军都跑了!肯定是看我们太厉害了。”
“那西京的捷报你看到了吗?那些金人根本打不过来,一片形势大好啊!!“卫州的情况也很好啊,都占了卫州一半的地界了。”他们越说越激动,脸颊涨红,手在用力比划着,眼睛在摇曳的烛火照耀下,亮到惊人,所有人都开始想象未来的美好日子。“北伐!"走在正中的范之澜拉着滕理宗的袖子,用力晃着,最后大声说道,“我们终于要打过去了!太好了!终于能刷朝廷耻了。”汴京存了很多粮食,大家都只会只为了北伐。住在驿站的王彦,大家也知道是为了北伐。衙门里还有很多武器和马匹,这一切都是为了北伐啊。一一北伐!一切都是为了北伐!
只要打过黄河,把金人赶出大宋的土地,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切都要回到从前的日子了。
不止书令们,全汴京的人都是这么想的。
他们吃了太多苦,受了太多委屈,失去了很多人,但现在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了,这样近在咫尺的胜利和未来,让他们的开心完全不加遮掩,再也没有平日的文雅和矜持。
赵端坐在夜色中沉默地看着他们的离开,夏日烛火中总有数不尽的飞蛾扑过去,晃动的光影便多了挥之不去的阴影,连带着那些远去的书令背后也有驱散不走的暗色。
一一北伐!
只要现在还留在汴京,留在北地的人,没有人不想北伐的。他们早早就准备好了,打算雄纠纠气昂昂地渡过黄河,去打下大名府,夺下太原,占领真定府,最后拿回属于自己的燕云十六州,他们要一雪前耻,要拿回这片土地的主动权,把那些侵入他们国家的野蛮人全都赶走。他们都是这么期待的……
衡门之下,书令散去后,院子再一次陷入寂静无哗的夜色中,唧唧虫声透过纱窗正清晰落在屋内两人的耳边。
慕容尚宫只是陪着公主安静坐在夜色中,直到提着灯笼的小仆蹑手蹑脚走了过来,灯晕纱笼,在地面上留下一道淡淡的影子。“公主。"小仆吓了一跳,没想到漆黑的屋内坐着两人,惊讶喊道。慕容尚宫上前打开灯笼,点亮案桌上的烛台,笑说着:“天黑得真快,刚才范书令等人出去没带灯笼,劳烦你追上去给他们点一盏,免得夜深绊倒。”小仆哎哎两声,又跟着急急忙忙走了,只是走了一半,突然感觉不对,扭头看去,最后脚步一转,鬼使神差地朝着外面走去。“公主晚饭也没吃,可要用膳?“屋内,慕容尚宫放下烛台后,看着神色憔悴黯淡的小人,心平气和问道。
赵端摇头,抬头看她,片刻后又去看墙上的那副黄河图。黄河在月光下,在烛火中静静流淌,泥银在夜色中依旧熠熠生辉,黄河便也在光影交替间开始逐渐生动。
“要是错过这次的北伐……“赵端怔怔地看着,沉默下来,再开口就分外艰涩,“就难了。”
慕容尚宫扭头去看公主,口气近乎冷漠:“那是朝廷的事情。”赵端收回视线,整个人窝进椅子里,露出一簇小小的影子,用行动拒绝这个答案。
“朝廷会让谁来接替宗留守的位置?“许久之后,烛台上的油灯晃动了几分,赵端回过神来,低声问道。
“你是谁?"三日后,那一日天还没大亮,赵端听闻衙门来了一个扬州来的官,自观中匆匆赶来,看着面前正在打量着京兆府牌匾的中年人,戒备问道。那人扭头,出人意料的是,他神色格外平静,面对赵端显而易见的敌意,依旧不改其色,温和说道:“请魏国公主安。”赵端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