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下来,故作平静问道:“你是扬州来的人?是九哥让你来的?你来做什么?”
那人只是笑着,捋了捋袖子上的莲花花纹,眉宇间有露出些许儒雅斯文。“本朝公主并不允许过问政事。"他笑说着,那双眼睛微微弯起,带出几分上下打量的尖锐。
赵端冷笑一声,立刻反击道:“听闻唐朝有天子九迁,只听说是兵变乱政,藩镇割据,尾大不掉。”
那人眉毛高高挑起:“唐朝三纲不正,有夷狄之风,我大宋以立国便以矫唐末五代之弊'为纲,补唐制之阙,公主为何开始尊唐。”赵端面无表情:“少给我扣帽子。”
宗颖就在此时匆匆走了出来,一看公主简单挽了个头发就急匆匆赶来的样子,连忙解释道:“朝廷体谅宗留守年事已高,特派了一位同留守前来,这位就是新来的同留守,姓郭名仲荀,字传师,乃是洛阳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赵端心心中咯噔一声,仔细打量着面前之人,皮笑肉不笑说道:“那想来洛阳的事情,你应该也清楚。”
郭仲荀颔首:“公主雷霆手段整治西京,稳定粮价,让百姓得以安定,城墙得以修复,早早就在扬州传开了。”
赵端阴阳怪气说道:“本朝公主可不能参与政事,可不敢担您的一声夸。”宗颖悄悄看了眼公主,随后笑说着:“还是进入说吧,郭留守连夜赶路也辛苦了。”
郭仲荀伸手请公主先进。
赵端也不客气直接进了衙门。
其实郭仲荀要来的消息来得很突然,昨天傍晚就有人快马送来,据说人是先启程的,诏令是三日后才发出的,所以才勉强前后脚送到京兆府。当时赵端忙着去处理韩世忠等人希望能拿下大名府的战报,所以并没有赶上这个诏令,等一大早被周岚叫醒,这才匆匆赶来。衙门内早有准备,地面上扫得一尘不染,甚至还洒了水,书令们一个个也都打扮整齐,站在两侧迎接着新来的同留守。“都去做事情吧。“郭仲荀对着众人含笑说着,“一路赶来听闻汴京如今三线开战,大家都辛苦了,不用这样的虚礼。”众人面面相觑,人群中的范之澜和滕理宗对视一眼后,随后满脸担忧地看了眼匆匆离开,头也不回地公主,又悄悄看着不知深浅的新来同留守。“郭留守体恤,你们都去做事吧。“宗颖先一步说道,仔细吩咐着,“今天也该送粮食了,都仔细核对清楚,不要出了差错,回头账本也要给公主过目。”众人应下,随后行礼后依次离开。
“不知宗留守现在何处?“郭仲荀笼着手站在宗泽身后,冷眼观察着衙门内的众人,直到最后一个人离开了,这才和气问道,“也该及时拜访一下留守,朝廷对汴京的事情格外上心,临走前,陛下还特意叮嘱我要代他慰问宗留守。”宗颖勉强笑了笑:“宗留守病了,如今正在养病呢。”赵端坐在小板凳上,正在和宗泽骂骂咧咧着:“他还讽刺我不该干预衙门的事情,别看说话总是笑眯眯的,但我看这人就是个笑面虎。”宗泽靠在隐囊上,勉强笑了笑,解释道:“此人有几分领军本事。宣和年间就曾参与平叛方腊,想来朝廷应该想要他接手汴京,如此,算是好事。”赵端一听这话就不吭声了,只是板着脸,把药碗递过去,催促道:“怎么没喝干净啊,快喝完。”
宗泽犹豫了片刻,最后还是拗不过公主虎视眈眈的注视,勉强喝了个底朝天。
两人说话间,外面传来说话声,没多久就看到宗颖带人走了进来。郭仲荀没想到公主已经在这里坐小板凳了,有些吃惊两人的关系,可很快看到宗泽的样子,神色更是遮掩不住的震惊。一一宗泽已经瘦的能看到骨头了。
一一这一看就是病入膏肓的状态。
“宗留守!"他一脸心疼,快步上前,“怎么病得如此严重?”宗泽笑了笑,声音还带着几分虚弱:“早些年就听闻传师在平定方腊时斩杀数百人,当之无愧的英勇之将,汴京有你,当真是百姓之福啊。”郭仲荀勉强笑了笑,看着这位名震北地的人如今也到了年头,不由红了眼睛:“留守还是好好养护身体才是,北地还都指望着您呢,我也是来给您帮忙的。”
宗泽摆了摆手,有些疲惫的闭上眼:“如今也不过是大军还未回来,不敢闭眼罢了。”
郭仲荀握着宗泽的手,晃了几下都不知如何开口,只能哽咽说道:“留守有事,尽管吩咐。”
宗泽沉默着,片刻后笑说着:“如今衙门都是公主一力支持,还请郭留守,勉力扶持公主。”
郭仲荀吃惊,下意识低头去看坐在小矮凳上的小娘子。小娘子察觉到他的视线,皮笑肉不笑:“西京是我做的,这下你信了吧。”这个郭仲荀看上去斯斯文文的,瞧着好说话,但打一开始就对赵端充满质疑和打量,宋朝官员对公主当真是一点也不放在眼里。郭仲荀笑了笑:“公主威名传遍大宋,微臣自然是信的。”赵端撇嘴。
宗泽敏锐赶在公主开口前,笑着岔开话题:“今日要送粮,可要公主辛苦了。”
赵端只能咽下话,起身说道:“那我去看看。”等公主走远了,宗泽勉强撑起来的身子便也软了下去。郭仲荀小声惊呼,下意识把人扶住。
宗泽伸手轻微地拍了拍他的手,手心已经冰冷,只听到他虚弱说道“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