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第七十一章
除了嬴政下达的诏令,嬴成蟜只给佐弋军下达了一道军令:“不放一个宫卫至雍城。”
然后就打马返回咸阳,没有任何停留指点的意思。培养得力下属就是为了分摊事务,减轻自己负担的。若耗费精力培养出的下属,仍旧事事指望着他,那可就成白培养了。佐弋军兵卒的军事素养他可以一点点提起来,军官理解命令和执行任务的水平却需要自己悟。
说得更直白些,此次与宫卫比试,他更在意的是佐弋军军官,尤其是中高级军官的指挥能力。
只要骨架结实,将来就可以成批量地迅速复制佐弋军的成功经验,免除他前几月忙得只能住在军营的疲累。
再说他哥还在章台宫里等消息呢。
因为他的到来,他哥人生中所面临的第一次背叛不再是弟成蟜之叛,而是长信侯嫪毐率众发动政变。
这是他哥一生中关系最亲密之人参与其中,也是最危险、最痛苦的政变。可他哥此时的状态却是生疏懵懂,对事情的了解只鳞片爪,攻击对象局限于嫪毐一人。
或者说他哥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在逃避,明明生母赵太后是把嫪毐养成气候的元凶罪魁,却有意地把其人给排除在外。嬴成蟜很能理解他哥的想法。
把生母也加入打击对象名单中,不仅是不孝的举动,更意味着他哥主动承认自己做儿子做得失败。
毕竟民间常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母亲如此厌恶儿子,那么做儿子的肯定难辞其咎。
可赢成蟜很清楚他哥并没有做出任何不孝的举动,赵姬纯属是脑袋太蠢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但凡赵姬能聪明那么一点,不与嫪毐共谋造反,哪怕是没有同意嫪毐提出的杀死他哥然后立小儿子为王的建议,嬴成蟜都相信他哥愿意自我欺骗下去,照旧把赵姬供起来,“母慈子孝”过完一辈子。可赵姬偏偏略过生路,直奔他哥雷区而去。就他哥现在那暴脾气,能忍住不发作才是怪事奇谈。西汉刘向所著的《说苑》中就记载了他哥在扑灭嫪毐叛乱后车裂嫪毐,用囊扑(把人装进袋中打死)的方式处死了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还下令将参与嫪毐叛乱的王太后赵姬囚禁在雍城的黄阳宫,警告群臣:“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
因为此事而被杀死的官员高达二十七人,直到茅焦这个头铁又会说话的人出现,他哥才被说服,情况不至于恶化到背负囚母之名。《说苑》性质为杂史小说集,以记述诸子言行为主。因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风潮,主要体现的也是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以及伦理观念。书中内容也与《史记》、《左传》、《韩非子》、《国语》等经典不尽因此他哥在原历史线上是否真做出囊扑异父弟,连续杀死为赵姬求情的官员两事是值得商榷的。
但在说苑成书的年代仍能有这样的故事流传,作者刘向也把这个故事记载下来,足可见原历史线上的他哥在遭遇亲生母亲背叛时是多么愤怒痛苦。他哥能挺住,并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听从茅焦的建议将母亲迎回咸阳居住,全心全意奋六世之余烈,最终一统天下,绝对堪称超人。但能挺住归能挺住,有人陪着肯定比独自消化强。放眼天下,也就只有自己勉强有资格陪一段。因此嬴成蟜决定在嫪毐伏诛前多往章台宫跑几趟,向外界营造出兄友弟恭的氛围来。生母行事虽然昏乱,意图谋反杀亲子,同父弟却鼎力支持,多少还是能把他哥的"国际风评"拧转回来一些的。
常言道打虎亲兄弟,就是得在关键时刻顶事啊。嬴成蟜走得干净利落,以李信为首的四个佐弋军校尉却是犯了难。作为佐弋军中仅次于嬴成蟜这个主将的高级军官,在与宫卫比试较量争夺阅军之位前,他们就多多少少收到了嬴成蟜的暗示,此行去雍城得滞留一阵,投探雍城虚实。
赢了用初为阅军,需要熟悉环境,顺带向雍城驻军传授经验为由,输了就表明要向宫卫学习经验,在雍城进行整训。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就是王上和主将都信不过嚣张跋扈,权焰熏天的嫪毐,回返雍城告祭宗庙时必须要有佐弋军这支信得过的部队作为后援。李信等人也很好地完成了这一任务。
不仅在与宫卫比试的第一天就彻底拉爆了宫卫,甚至还解决了宫卫的夜间炸营问题,将来指点雍城驻军可谓是水到渠成。但拉爆宫卫,在组织力、战斗力方面碾压宫卫,与不让一个宫卫到雍城是有本质区别的。
再加上王上这道给胜军升爵的诏令.……
王上与将军是想让他们与宫卫之间的比试从静态对抗到口口消灭吗?可这是宫卫啊,况且在没有公然造反作乱前就是自己人,口口消灭坏规矩不说,更失人心。
若非将军过去几月一直与他们同甘共苦,从未坑过他们,梁茂这个绝对心腹此时仍在军中,他们都要怀疑自己等人被当做问路的弃子了。梁茂向来唯嬴成蟜马首是瞻,若嬴成蟜只对他一人下达了命令,那没说的,他立刻就会提剑出发。即使一人之力全然不能与宫卫上千人抗衡,也会做到能杀多少就是多少。
可这道军令却是下达给佐弋军全军的,性格直率如他,都说不出让全军陪着他一起疯的话。
一双大眼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