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5章  半两青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5章第75章

余国梁的话一出来,现场顿时一片死寂。

如果往前推那么几年,国营工厂的设备是不可能卖给私人的,但这几年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很多事情界线就不是那么严格了。一切以经济为中心嘛,他们有设备要处理,而正好有人想买,一拍即合的事情。但要是说到趁机钻空子挣国家的钱,这问题就严重了,涉及到国有资产流失,一不小心是要被追责被处分的。

台前的几位厂领导面面相觑,神色不一。

严厂长则是皱起眉头。

他年纪不小了,很多方面想法都比较保守,但同时,他知道自己的短处,所以也是尽量在学习新思想新知识,厂子里大家有什么新的想法,他也是尽量支持。

就像上马罐头生产线,还有在内部搞生产线竞标,这些事情最初都是下面提的建议,他慎重考虑后都同意了。

虽然罐头生产线最后失败了,但这也不是一个两个人的责任,市场经济嘛,一切都是新的,既然是尝试,失败也是在所难免的。作为军工厂的大家长,严厂长很清楚,自己没有足够的创新能力,但他是个负责任也敢于担当的人,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把握大方向,给勇于创新的同志们做好保驾护航。

决定卖生产线给私人的时候,严厂长倒是考虑过政策的问题,还特意找上级主管部门询问了,确定没问题才拍板的。但是他确实没有考虑过转手倒卖的问题。

这也是因为像他这样在公家单位待了几十年的人,有着根深蒂固的思维惯性,认为购买机器设备就是为了办厂,并且是重中之重的事情,所以,私人向公家单位购买设备是正常的,而厂家向私人购买设备是不可能的。个体户、乡镇企业再红火,他们也只能在吃饱穿暖的事情上下功夫,重工业就不是他们能涉足的。

再说,个体户从南边倒卖些衣服、电子产品过来卖是可能,可你要说个人倒卖机器设备?严厂长真是想都没想过这个问题。可偏偏,在竞价之前,有人将这个问题提了出来。严厂长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但是他又很快反应过来,虽然他认为不可能,但是这件事理论上来说是具有可操作性的。现场的气氛有些凝滞,厂办主任看了眼厂领导后,指指余国梁:“这位同志你坐下,咱们是公开竞标,目的是以合理的价格处理掉厂里闲置的生产线,我们只需要保证价格合理就行了。”

余国梁暗想,老幺真是神了,连对方说什么都猜到了。他深呼吸了下,努力稳住情绪,说:“国家鼓励大家搞经济,先富带动后富,可不是鼓励大家投机取巧,钻各种空子不劳而获,如果真的有人趁这次机会买走生产线拿去倒卖,这明显就是与国家政策背道而驰。这是扰乱市场的行为,也会让国家蒙受损失,这不是价格合不合理的问题,这是他们有没有资格参与竞买的问题。”

现场安静了一下,有人忍不住反驳:“说得好听,那你又怎么证明你不是买了倒买倒卖的?”

有人出头,马上就有人附和:“这是厂里淘汰的设备,以合理的价格卖出,厂里及时收回资金开展别的项目才是最重要的。你不是咱们军工厂的吧,我看你才是来捣乱的。”

“危言耸听,在座的都是厂里的职工或者家属,怎么会做损害厂子利益的事情?”

七嘴八舌的,大家都开始攻击起余国梁来。余国梁没有遇到过这种场景,哪怕昨晚柳绵绵给他详细分析过今天要面对的情况,他有心理准备,但这时候也难免心跳加速。蒋红梅看不下去,想要说话,余国梁在她开口之前率先开口:“我并不是质疑在座各位,我提出这个问题,也是站在南城军工厂的角度,不想厂里遭受一丝一毫的损失,想帮厂里堵上这个漏洞。”他一口气说:“所以我的建议是,在竞价之前,每位参与竞价的同志应当向厂里承诺,成功竞价购买后,两年内不得转手生产线。一家罐头厂,从无到有,选定厂址、建设厂房、招聘员工、生产产品、销售产品再到接受市场的检验,两年应该是需要的。”

如果两年还做不起来,那厂子倒了,设备自然也要再度转手。他这话一出来,参与竞价的几乎脸色都变了。有人想说,军工厂买来设备可没有两年,满打满算也才一年左右,可转念一想,军工厂倒也不是经受不住市场的考验,而是根本没有原料。可你要是说,买了以后没准也会像军工厂这样,因为没有原料而无法继续生产,但估计这个黑小子就得问了,既然知道没有原料无法生产,又为什么要买生产线呢?这可真是,乱拳打死老师傅,一下子把他们的计划都打乱了。也有人想说,难道你就能保证自己买了生产线是真的投入生产吗,连军工厂都没有生产原料,你又是从哪里来呢?

但是这话也不能说,说了就等于自爆,承认自己也不是要办罐头厂的。余国梁就像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一样,他郑重其事道:“我可以表态承诺,买了设备以后会尽快投入生产。”

他从随身带着的布袋里拿出一叠资料:“这是乡里给我们美滋滋罐头厂办的各项手续,罐头厂的厂址我们也定好了,只要今天能买到设备,回去我们就立刻开始建厂房。”

在场的其他人…………”

一时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