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1章 三年后!朱英:马叔,时机到了  大明最强皇叔 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朱英看着她几乎要小跑起来的背影,忍不住笑出了声:“马叔啊,我只能帮你到这里了。”文华殿。

殿中燃着上好的银骨炭,将冬日的寒气隔绝在外。

正中间是一个巨大的沙盘,里面铺着白沙,用青黑两色石子标注着关隘,连河道走势都用青绸细细模拟出来,一眼望去,辽东地形尽收眼底。

朱标正微微俯身看着沙盘,指尖轻轻点在松亭关的位置。

他身侧的李善长穿着绯色官袍,虽已年过花甲,却精神鬟铄,目光在沙盘上来回扫视,带着老臣特有的审慎。

马天站在稍远些的地方,一身便服更显身形挺拔,眼神却紧紧盯着沙盘上的兵力标注。

冯胜,傅友德,蓝玉正为他们讲解。

“殿下请看,辽东地区已建立了12个卫所,从金州卫到铁岭卫,互为特角,共驻扎军队七万五千人,皆是经过挑选的精锐,其中骑兵占三成,配备精良。”

“为准备对纳哈出的进攻,自洪武十八年起,咱们就开始通过海运往辽东运粮。去年一年,光是从登州港出发的粮船就有三百余艘,累计运过去的粮米足够二十万大军吃用一年。”

“还有战马,去年从陕西布政司调了一万匹,又从高丽那边换了近三万匹,都是能负重能冲锋的好马,如今辽东官军的战马已全部配齐。”

“今年秋收后,朝廷特意拨出近900万锭库钞,从北平、山东、山西、河南及北方各府州县抽调了20万民夫,昼夜不停地运粮120万石,全送到了松亭关、大宁、会州、富峪这几处囤积起来,就等打仗时用。”最后,冯胜直起身,对着朱标拱手:“殿下,如今粮草充足,兵马齐备,器械锋利,万事俱备,只等陛下一声令下,末将等便可挥师北上!”

朱标的目光缓缓扫过冯胜、傅友德和蓝玉三人。

冯胜沉稳老练,傅友德沉默寡言却用兵如神,蓝玉眼底藏着锐不可当的锋芒。

他沉声道:“今年入冬已深,冻土难行,粮草转运也多有不便,肯定是来不及了。”

“明年开春,冰雪消融之后,就由你们三人统军北伐。”

“这一次,咱们做足了准备,不止要击溃他的主力,更要一举荡平辽东,彻底灭了纳哈出。”三人齐齐躬身领命。

朱标又交代了几句关于冻伤防治、战马越冬的细节,尤其叮嘱要善待运粮的民夫,不可苛待。众人应声后,便陆续退出殿外。

此时殿外的风雪正大,发出呜呜的声响。

朱标看着李善长佝偻的背影,对身边的太监吩咐:“李太师年纪大了,外面路滑,你派两个身强力壮的侍卫,用轿子护送他回府,务必稳妥。”

太监连忙躬身应下,快步追了出去。

马天走到朱标身侧,望着殿外风雪中渐渐远去的身影:“冯胜这部署看着倒是周全,就是不知纳哈出会不会按咱们的预想出招。”

朱标面色极为自信:“不管他出什么招,咱们这盘棋,都得稳稳地落子。”

朱标望着诸将的身影消失在风雪弥漫的宫道尽头,轻轻叹了口气。

“洪武十六年,表哥去了。”

“病中还跟我说,等彻底扫平了蒙古,要去漠北看看苏武牧羊的北海。”

马天站在他身后,听着这声叹息,心里也跟着沉了沉。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侄子,跟朱标亲近,那份情谊不是寻常表兄弟可比。

“十八年,徐叔也去了。”

“走前跟我说蓝玉性子太急,将来领兵得有人看着。他一辈子没跟谁服过软,临终前却拉着我的手,说没帮陛下彻底安定天下,是他的憾事。”

“这世上,能跟陛下说上几句真心话的老将,越来越少了。”

马天走到他身边,看着廊下被风雪打湿的石阶。

他想起自己那些装在急救箱里的药瓶,青霉素、磺胺等现代世界的药。

但是,这些药也没能留下李文忠和徐达的命,当年他守在徐达床前,眼睁睁看着那身经百战的老将被背疽折磨得形销骨立。

他转头看向朱标,对方眼下的青黑比昨日又重了些,眉宇间带着股挥之不去的疲惫。

马天心中一紧。

急救箱中的药,救不了李文忠和徐达,那能救朱标吗?

离洪武二十五年,只有五年了。

“殿下,给你的药,每天都吃吧?”他问。

朱标笑着点头:“舅舅交代的事,我哪敢忘?”

“现在陛下基本把政务都交给你了,六部的奏折堆得比人还高,你是该多担待些,可也别真把自己熬成铁打的。身体才是最要紧的。”马天交代。

朱标笑着点头:“明白的,舅舅。”

马天伸了个懒腰:“行了,不说这些了。我也该回去了,朱英那小子估摸着早把火锅汤底炖上了。”朱标被他说得也笑了,挥了挥手:“去吧,路上当心些。对了,记得明天早点去格物院。”济安堂。

马天跺了跺靴底的雪,掀帘进屋时,正看见朱英蹲在炭炉前。

“马叔,你可算回来了!”朱英直起身。

他身前的方桌上摆着个黄铜火锅,汤底咕嘟咕嘟地翻着泡,旁边码着切好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