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2章 马天起疑心:这不是朱英吧?  大明最强皇叔 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有的甚至还和朝中勋贵沾亲带故,处置起来,怕是会引发不小的动荡。”

“你们以为,该如何处置这些人?”朱标沉声问。

马天还在斟酌措辞,想着如何在肃贪与稳定之间找个平衡。

朱英却已率先开口:“杀。”

一个字,让马天猛地抬眼,连朱标都微微一怔。

朱英继续说道:“贪官污吏,凡是牵涉到粮仓案的,不管官阶高低,一律从严处置,该杀的绝不姑息。尤其是那些地方豪强,他们不仅买通官员贪墨官粮,还趁机囤积居奇,抬高粮价,让百姓没粮吃、没活路,简直是在断大明的根基!对这些人,光杀主犯不够,得诛其族,抄其家,把贪墨的粮食全都追回来,既能震慑其他人,也能补回国库的亏空。”

马天坐在一旁,听得心头暗暗心惊。

这还是他认识的那个朱英吗?

以前的朱英,虽然沉稳有主见,却也带着少年人的温和,就算查案,也会顾及分寸,从不会说出“诛族”这种狠绝的话。

可现在的朱英,说起杀人诛族时,语气平静得像是在说寻常小事,那股子狠厉,简直像是变了个人。马天的眉头越皱越紧。

他与朱英朝夕相处五年,从朱英还是个半大孩子时就带着他,知道他的性子。

怎么会突然变得如此杀伐果断?

朱英的变化,是从江宁回来之后开始的。

之前在京城,朱英始终带着几分谨慎,不敢太过张扬。

可从江宁回来,他像是突然换了个人,不仅敢抬棺闯奉天殿,敢在东宫殴打皇孙,如今说起处置贪官,更是狠到了骨子里。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马天在心里喃喃自语,疑惑更甚。

一个人的性格,怎么可能在短短几个月里发生这么大的改变?

按说朱英就算经历了江宁的案子,也该是更谨慎才对,怎么反倒变得更大胆、更狠厉了?

在江宁,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朱英的杀气,也让朱标暗暗心v惊。

他看向朱英,脸上带着几分探究与审慎:“你既说要杀,那便说说,具体打算如何动手?这案子牵扯的人盘根错节,稍有不慎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你总得有个条理才是。”

朱英上前一步,眼底没有半分犹豫。

“殿下,臣的思路分三步。第一步,先拿郭桓开刀。此人是户部侍郎,掌天下钱粮调度,粮仓案的核心脉络必然在他手中。锦衣卫诏狱已备好刑具,但臣不打算一上来就用重刑。先将他的家眷、亲信控制起来,断他后路,再让蒋就带些京仓空囤的证据去审。他既是主谋,必然知道这案子捅破的后果,只要让他明白,顽抗只会连累家人,招供反而能留一线生机,不愁他不吐实话。”

“第二步,以郭桓的供词为凭据,向下深挖。京仓这边,先抓李存峰等直接经手改造粮囤的官员,当众审讯,让他们供出与地方粮商的勾结线索。地方那头,臣打算让锦衣卫分两路走:一路去江南,查那些用陈粮换官粮的粮商,抄他们的账本,顺藤摸瓜找到背后的豪强;另一路去州县,核查地方粮仓的实际存粮,凡是用“隔层空囤’手段的,先把仓官拿下,再逼问他们背后的靠山。”

“至于那些士大夫和勋贵牵扯其中的,臣不会一上来就动他们。先查他们与贪腐官员的往来书信、财物交割,拿到实据后,先将他们的门生故吏中涉案的小官办了,断他们的臂膀。等证据确凿,再把实据呈给陛下和殿下,到时候他们就算想狡辩,也无从抵赖。这样一步步来,能分化他们的势力。毕竞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跟着主谋一条道走到黑,只要给胁从者一条认罪减罪的路,他们自会互相揭发。”

这番话条理清晰,连细节都考虑得周全,听得马天端着茶盏的手微微一顿。

他抬眼看向朱英,眼底满是心惊。

这还是那个几年前在济安堂里温和问诊的少年?

如今的朱英,说起查案手段时冷静得近乎冷酷,连分化瓦解的策略都想得这般透彻。

朱标眼神里也带着惊讶:“你倒是想得周全,连分化的法子都考虑到了。这案子交给你,孤倒也放心。”

“从今日起,粮仓案便由你主办,锦衣卫全力配合你调遣。无论查到谁,只要证据确凿,不必先向孤报备,可直接拿下。但有一条,万不可错杀无辜。”

“臣遵旨!”朱英躬身领命。

待朱英直起身,朱标又看向马天:“舅舅,你留步,孤还有些关于明年北征事想与你商议。”马天点头应下,朱英便转身准备离开:“殿下,臣去坤宁宫给陛下送烧饼,先告退了。”

马天望着朱英背影消失在殿门外,才缓缓收回目光。

“殿下。”他斟酌着开口,“这粮仓案牵连太广,上至户部侍郎,下至地方豪强,连勋贵士大夫都裹在里面,稍有差池便是滔天风波。朱英他毕竞还小,虽近来行事果决,可这般大案交给他主审,是不是太冒险了?”

当年的少年在济安堂后院晒草药,眉眼温和,给病患抓药时连分量都要反复核对,生怕出半分差错。可自江宁回来后,这孩子像被磨去了往日的温软,查案时眼底的冷意、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