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3章  若诗安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3章怎么会输呢?

就如同林若能很轻松得到西秦的消息,西秦苻坚,要拿到徐州的基建、政策、人事变动消息,也不困难。

唯一的问题,就是没有林若那么迅捷,毕竟信鸽子网络的价格是非常贵的,不是特殊情况,不会用它。

西秦,长安。

在得知林若的新政策时,苻坚是有些失望的。他其实更想学习的林若那民不加赋而国足的政策,而林若最近的大事居然是修河……

倒不是说西秦无河可修,而是修河的耗费太大了。长安居于关中,虽然荒废了一些时候,但这些年他励精图治,关中人口暴涨,加之又迁来四万多户鲜卑贵族,长安的土地已经开始的紧张了。南至蓝田、北至的蒲城,东至华阴、西至陈仓,能砍伐的山川都已砍伐,能开垦的土地都已经开垦,因为开垦的土地太多,昔年八水绕长安的美景,如今却是水皆咸卤,不甚宜人。

还有关中的郑国渠,虽然修缮了一部份,但这些年径河、渭河水越发浑浊,水渠淤积,尤其是郑国渠的主要水源径河,已是三分水七分沙,几乎年年都要重新疏浚水渠,否则不出两三年,淤积的泥沙便会将水渠填平。长安的粮食如今自给已经有隐隐不足,可是若从河东调拨粮食,漕船便要走险峻无比的三门峡。

三门峡急浅滩多,行船十有七没,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在三门峡旁边另外开凿一条运河,绕过三门峡,先前大汉中祖统一天下后,第一条修的就是这条运河。

可是这些年,北方战乱,那条运河三十年前就已经被淤平了。重新修……

那还不如直接迁都去洛阳。

洛阳……

苻坚又想到了先前与陆妙仪商讨时,谈起的洛阳……“洛阳,北依郎山,南抵伊阙,西靠崤山,东临嵩岳,山河拱戴,形胜甲天下,居中控四方,“西秦妙仪院中,青衣素服,神色静肃的道家真人正与西秦帝王坐而论道,“向东可控齐鲁,向南可达荆楚,向西经函谷关联通长安,向北渡黄河抵晋冀,连接四方!而长安偏居西北,对中原、需绕行函谷关、三门峡,这路费一加,还有什么盈利可盐?陛下不要听朝臣那些劝诫,这毛纺之城必然是要落在洛阳的,否则,徐州宁愿不投这个项目!”“话虽如此,"苻坚想着朝廷中这些日子的提议,还是想反对,“但长安居于关中,有函谷雄关,再者,关中也有鲜卑、羌、氐,甚至是西凉的羊毛供应,更能方便运输,且长安贵族众多,织成毛料,立刻便能贩卖,自然也就不必担心售卖加价,且还能西出敦煌,向西域交易…”“那又如何?"陆妙仪并未给这位西秦皇帝面子,“洛阳是要尽收北地毛料,关中不过八百里土地,从何与漠北、北辽相比,且幽州毛料,可以有清河、白沟入洛阳,若是从河套运来,你是想从河套走黄河送达长安么?”黄河过河套的几字形右上角大拐弯后,一路向南,至桃花裕,那是从黄土高原一路到河东平原的巨大落差,大半都是如壶口瀑布那样的咆哮奔涌,根本不属于可供行船的状态,加上黄土高原千沟万壑,从河套送羊毛,远不如沿着长城外的草原绕行燕山,直接从幽云入河东,虽然远是远了一点,但沿途补给方便,出了草原,走个一百多里的燕山垭口就能全程水路了。那路可比走上近两千里黄士盘山路容易多了。苻坚通读四书五经,在治国的辩论上少遇敌手,但经商就超过他知识范围了,一时被问得语塞,但他是皇帝,很多事情不能只从赚钱出发,虽然知道陆妙仪说的有道理,还是坚持道:“那就将基地拆为两处,长安一处,洛阳一处,洛阳收漠北漠南,还有幽州之地的羊毛,长安则可行河西凉州,关中之地的羊毛,如此,两不耽误,还能节省交易时间,岂不美哉?”这个办法绝了,他很为自己的周全各方势力骄傲。陆妙仪却还是没给他面子,而是冷静地问道:“想法很好,但天王您哪来钱,同时修两处工城?”

苻坚微微皱眉:“既然是修两处,便可各自修小一些,如此,朝廷再补贴些钱,便可以同时修筑,如何?”

陆妙仪拂尘一甩:“陛下想要同时修两城,小道自无异议,但洛阳修筑更方便,土地更廉价,要在长安修筑,就是另外的价钱,至少需比原定计划,高出三倍!”

这就完超出苻坚的预算了,他不由微微叹息:“此利国此民之举,道长怎能只看眼前小利,当体量朝廷的难处…”

陆妙仪心说我又不是你的臣子,怎么可能吃你这一套,但随后,想到主公曾经给她补习的功课,一瞬间,她心念电转,一个胆大的计划,便随之而来。她凝视着苻坚,突然神色严肃,认真道:“天王,小道倒有一个提议,若能实现,便两难自解。”

“哦,快快说来。"苻坚瞬间起了兴趣。

“既然要在都城筑城,又想要洛阳之便利,"陆妙仪顿了一下,“不如直接迁都洛阳?”

苻坚的脸色顿时黑了下来:“迁都乃是动摇国本之举,此言一出,朝臣不安,天下不宁,岂能如此行事?”

他脑海中瞬间闪过长安城内盘根错节的氐羌豪族、鲜卑降臣、汉家勋贵。长安的土地、宅邸、产业,是他们安身立命、彰显地位的根基!迁都?无异于将他们连根拔起!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