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游击将军一听就来头不小。
一般人谁会为了百姓来得罪同僚?
也只有将军了。
“我爱护百姓是有好处的。”王信笑了笑。
曾直一脸茫然。
不知道王信何意。
王信没有隐瞒,解释道:“打胜仗的军队,一定比普通的军队要厉害,可大家都是两只眼睛一只鼻子,凭什么比别人厉害呢?”
曾直毫不犹豫道:“军备,军饷。”
“军备军饷的确很重要,可寻常的军队,差距又能大到哪里去。”
“士气。”
曾直又提出了一个。
王信点了点头,“那么士气又怎么来呢?”
曾直皱起眉头。
士气的来源多了去了,又回到军备军饷等等。
不过将军这么问自己,必然没有这么简单,难道关乎将军刚才所言的爱护百姓?
“做坏人容易,做好人难。”
“当一个军队能爱护百姓,具备了如此的思想,这样的军队士气一定很好,寻常的挫折也打不败这样的军队,往往还能发挥出令人不可置信的战斗力。”
王信毫不隐瞒。
知道这个道理的人越多越好。
要是听了自己的话,大周能多出几支对百姓好的军队,那自己就不亏。
曾直原在国子监读书,辽东本是军事重地。
过了一会。
曾直露出苦笑。
他有些明白了将军的想法。
可惜。
有几个人能像将军这样呢,白的银子,还是自己的钱,“高价”来雇佣长工。
知人知面不知心。
将军最大的本事是看人准。
经过他提拔起来的人,各色各样的人都有,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也就是将军所言的,至少没人敢欺负百姓。
“难道这就是将军为什么战无不胜的原因吗?”
曾直突然想到。
看完了自己的宅子,王信回去贾府。
朝廷的一些消息,以及自己要见张吉甫,不知道张吉甫什么时候能见自己,都需要和贾政聊一聊。
贾政虽然只是从五品的员外郎,但是他的圈子和地位,注定了其重要性,而且贾政是领主事之衔,并不是寻常的员外郎。
林如海死后。
贾政外放学政,也就是升到了五品。
学政是培养人才的,而且还是官,这可不是普通的教育局长之类的。
后来又被吴巡抚保举,擢升他为工部郎中。
一年后,工部将贾政保列一等。
然后升为江西粮道,也就是四品官。
林如海死到升为粮道,贾政在五年的时间升了三次官。
从五品的文官,升到正四品的文官,而且都是事务主官,并不是副官佐官等。
而贾雨村被罢官了一次,轮到了给人教书为生。
最后也是靠着林如海的关系,林如海把他引荐给贾政,实际上就是借助四大家的圈子,帮助了贾雨村重新回到官场。
当然。
到了粮道的时候,皇帝应该是亲政了。
不知道什么原因,大概是因为受到牵连,贾政在粮道的位置栽了跟头。
上任一年不到,正月初以“不谙吏治,被属员蒙蔽”的罪名被参回京,回京不久,贾府在元宵节获罪抄家。
宁国府和荣国府大房被抄家流放,二房也就是贾政这一支又被放了出来,抄家的东西也返还给了贾政这支,可见主要还是奔着宁国府和荣国府大房去的。
皇帝容不下贾珍和贾赦。
不知道这两人如何得罪了皇帝。
那么皇帝竟然亲政了,说明皇帝还是赢了,别的不提,自己现在和张吉甫太过亲近,而且也必须获得张吉甫的支持,如何挽救呢?
通过林如海或者贾政的关系,获得皇帝的信任。
日后皇帝清算不到自己的头上就行。
又或者帮助张吉甫?
但是自己并不知道张吉甫的打算啊,自己可不是张吉甫的亲信,张吉甫只是看中自己的能力。
不知不觉。
参与的越来越深了。
王信皱起眉头。
突然。
门口传来声音。
“还在为之前的事烦心?”
贾政回来了,知道王信在客厅等自己,走了进来后,看到王信皱眉,以为是他打云南游击板子的事,笑道:“我见过了北静郡王,北静郡王还夸你做得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