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爷如此大气,王善保越觉得不公平,肯定道:“信爷自身难保,咱们姑爷却一步一个脚印,迟早超过信爷,比信爷走的更远,到时候,让二房的瞧瞧。”
王善保冷哼道。
孙绍祖也觉得王信太过老实,走不长远,就算做出再大的事业,留不在自己手里又有什么用。
只可惜还想利用下此人。
毕竟别人都在利用他,获得了不少好处,自己也很羡慕。
到底哪一处对自己不满呢?
孙绍祖想不通。
不久。
贾政坐着轿子回来,急匆匆的来到客厅。
“听周瑞说你从内阁出来?”
贾政刚见面问道。
王信没有瞒着,把与张吉甫的商议告诉了贾政。
贾政大喜。
“没想到你真等到了机会,这回回去大同,朝廷可就不好动你了。”贾政松了一口气,为了王信的事,他最近的确承担了不小的压力。
王信做事特立独行,官场上容不下。
也就是机缘巧合,靠着王信的能力才能保持一定的局面。
但是王信做得越多,弹劾的人就越多,一个武将哪里经得起太多的弹劾,内阁万一哪天改了口要查王信,谁能经得起查?
墙倒众人推。
都说王信失势,贾政的压力更大。
现在好了。
贾政心情舒爽。
“不一定。”
王信摇了摇头。
“为何?”
贾政吃惊道。
王信很冷静,这些事他本来就不急,心里不慌,看问题就仔细,不容易疏漏。
“张阁老没有谈右路军。”
不谈右路军,那么王信难道还是京营将领?所以朝廷还是随时能用这个理由,把王信调回京营,朝廷并没有乱来。
贾政也想到了,急道:“你怎么不提出来。”
“我不想提。”
王信耸了耸肩。
张吉甫给自己留下京营这个口子,想的是右路军五千人马在山东,别人的指挥带领下,留下的两千人马,自己只能带走五百人。
正常而言,难道这还控制不了右路?
所以张吉甫不担心,因此不解除自己右路军总兵的身份,指望利用这个身份,日后需要的话,随时可以召回自己。
但自己难道就任由张吉甫揉搓?
很多事情,大家都是身不由己,王信需要的是顺势而为,不愿意兴风作浪。
自己做事正。
手下们才能底气足。
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是至理名言。
所以自己不会走邪路,也不能走邪路。必须要走光明大道,也是如此,这也是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到身边的人中,才能挑选出大量真心追随自己的人。
贾政越发疑惑,他有时候是真看不懂自己这个女婿。
“难道你还指望能控制住右路军?”
怎么可能嘛。
王信淡然道,“试一试,未尝不可。”
近一年打造的河西营。
趁着现在的机会,重新整编的右路军等等。
虽然问题很多,但自己并不是没有牌可以打,这不算走捷径,王信愿意冒险一试。
到了今日的地步,朝廷不会放心自己,自己也实在不愿意听朝廷的,万一朝廷哪天让自己去平灾民,自己去还是不去?不去的话,朝廷更不会容自己。
山东都闹灾变,难道别处不会闹?
有了开头,就会有接二连三。
王信不想听朝廷的去剿灭灾民,也不想被朝廷随意处置,万一要搞死自己呢,难道自己也乖乖听话?
所以没别的办法。
自己的实力足够强,强到朝廷不敢随意处置自己。
日后怎么办。
走一步看一步。
犹如自己与张吉甫,两人走到今日的地步,很多事也是身不由已,谁也没有办法。
“右路的事情,政老爷还是要多看顾,就当我还在京营。”
王信请求道。
贾政的主意不多,见女婿如此坚持,他也只能同意,不过说道:“你这一去大同不知道何时归京,对你的婚事,朝廷又会有言语。”
“我已经三十,也是求之不得,奈何如此。”
王信故意关心道:“三小姐最近可好?”
贾政抚须而笑,这小子,好胆,竟然在大观园里就瞧中了自己的女儿,“急也急不来,等你在大同那边稳定下来,婚事就操办了吧。”
贾政也不想拖下去,万一又有变化呢。,
王信点了点头。
平儿在朝廷眼中只是一个妾,还是贾府送的丫头,自己一个总兵,还是要坐镇大同的总兵,至今连家室都没有,这说不过去。
谁也不会放心。
自己越是爱慕三姑娘,朝廷许多人才约会安心一些。
虽然道理肤浅,可千百年来都是如此。
林如海要回京,看来自己这回见不到他了。
王信离开贾府,回去通州。
严中正他们得知后,都开始了忙碌。
五百人选哪一部。
军粮军费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