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哀伤,“我有一房妾室疾病去了,为兄今日令妹夫见笑了。”
贾政拱了拱手,实在是悲伤不已。
原来如此。
清官难断家务事。
历来大户人家,小妾死了背后多有说头。
娶妻娶贤,纳妾纳色。
妾室多年轻,所谓的疾病去世,大多是托词,林如海不会追问,但也没有谈起正事,留给了贾政一点哀伤的余地。
林如海主动问,贾政下意识的还会隐。
偏偏林如海不问,又向来把妹夫当主心骨,贾政反而忍不住恨恨道:“如今张吉甫越来越得势,不光大哥看我不顺眼,连王子腾也大喘气了起来,唉.”
后面的话,贾政终归还有分寸。
但是话说到了这般地步,林如海已经搞清楚来龙去脉。
大房和二房怎么可能不争?
薛家大房和二房不就在争?当初薛家大房担心被二房兼并,便主动躲到了京城投靠贾府。
至于王子腾。
王家女人的德性,林如海多少听过,毕竟是半个贾府人。
王夫人可不是省油的灯啊。
心狠手辣。
妻子活着的时候,没少痛骂她的这个二嫂,曾经待字闺中的时候,受了其不少气。
“得势便猖狂,太过急躁了些。”林如海一脸淡然。
张吉甫越得势,皇帝的地位越动摇。
京营的主力在山东平叛,加上张吉甫联合兵部扩充京营新兵,京营的军权不敢说全部,但也绝大多数落入张吉甫手中。
特别是他与朱伟和解后。
朱伟父子亲自帮他稳住在京的京营。
所以贾政的困境,在于皇帝的地位越来越不稳。
包括自己。
“难道还有反复吗?”贾政看不出来。
原来京营分成数部,谁也别想染指整个京营,后来京营整编四军,到今日张吉甫再次改革,十三万大军进入他手,皇帝能不能顺利登基都是回事。
皇帝又不是没有儿子,退一万步讲,宗室大把人想与张吉甫合作。
“张吉甫昨日秘密请了我去见他。”林如海笑道。
贾政惊讶,赶紧问道:“张吉甫开出了什么好处?你答应了没有。”
张吉甫这一年多见人给好处。
不过他们这一派支持皇帝多年,虽然不算皇帝最亲信的一支,可如果不是这般保持距离,岂能在太上皇眼皮子底下活跃到今日?
正如林如海的要求。
既要旗帜鲜明的支持皇帝,但是又不能与皇帝走的太近。
朝廷上还有几个人不是张吉甫的人?剩余的他们价值已经不大,所以得知张吉甫见了林如海,贾政忘记了悲伤,心思都扑在了这件事上头。
“张吉甫已经急了。”林如海冷静道:“继续拖下去。”
“还拖?”贾政担心道:“万一”
“张吉甫他们师徒门生弟子满天下,如是武夫勋贵还好,偏我们这些人,在他那边没有位置啊。”林如海笑道:“他也没有表露出来的强大,否则不会放弃这么多。”
有时候,自己这个妹夫赌性也很大。
想到当初孤注一掷投靠皇帝,谁敢像他这么做?可还真让他办成了,稳坐巡盐御史好些年,捞足了利益和资历,贾政既有些忧虑,更有些兴奋。
“可惜,王信的事情,你太急了些。”
“别提他。”
贾政不满,怒道:“他个大骗子。”
林如海苦笑。
贾政认为自己那么信任王信,结果王信说变就变,每当提起王信就气的不行,林如海也不好多言,没想到过了这么久,贾政还是放不下。
大同节度使。
林如海也想过,这么大的利益,换成谁能轻易拒绝?
既然他同意了张吉甫的条件,又不是说他就彻底不是自己人了,还是可以继续拉拢,继续谈的,林如海不觉得王信会孤注一掷投注张吉甫。
其实。
王信掌握大同军,然后在回来,岂不是完美?
林如海心底里还有一丝高兴。
回去后见了学生陆仲恒,陆仲恒也与张云承说了很多,两人一连数日都有见面,最后张云承告辞回去大同。
京城北边是密云,密云位于燕山山脉,沿着山脉修建了蓟镇长城,长城之外就是广阔的大宁,又叫做朵颜,前明撤了宁王藩地,让给了朵颜三卫。
蒙古人是游牧,居无定所。
铁打的朵颜三卫,流水的鞑靼人。此地换了一个又一个部落,都顶着朵颜三卫的名头,包括原时空的林丹汗部,很长一段时间也冒充着朵颜三卫的名头。
后来大周兴起,灭掉鞑靼,重新封王就藩大宁,谁知道最后又失败,变成了胡人。
大周不想继续折腾,便采取了前明的法子,封了哈勒六部。
随后百余年见。
铁打的哈勒六部,流水的东胡人。
大家谁来到这边土地上,最后都顶着哈勒六部的名头与大周贸易。
有了贸易,获得了需要的物资,生活开始稳定,或六七年,或者十几二十年,又被别的部落打败,或驱逐去兼并,日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