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年复一年。
这回。
商人们来了。
从大同出关到大宁地区,沿途行程两千余里地,很多有眼光的商人看中了大宁。
只要能占得大宁的土地,投入多少钱也值。
“苏赫?”
有人认出了来袭马贼的首领。
那首领愣了愣,认了一会儿,醒悟道:“你怎么给周人干活?”
“我还以为你死了呢,又或者回去了杭爱山,没想到你在这里当了马贼?”那人不可思议。
苏赫脸色通红,喝问道:“你怎么加入了大周的商队”
“我回不去了,后来被商队收留,商队看我会照顾马匹,就给了我一份活计。”那人老实交代。
“看在以往的情分上饶你一命,告诉你们后头的周人们,不要再来了,否则见一个杀一个。”苏赫收回刀,威胁到:“包括你。”
威胁完后,抢走了货物,带着队伍离开。
“苏赫,你跑吧,再不跑就来不及了。”那人站起来向马贼们离开的尘土方向,好心的大声提醒,也不知道对方听见了没有。
商人们疯了。
明明很多商人破产,但是却阻碍不了商人们的热情。
这个东家遭受了损失,不但不会退缩,还会继续坚持下去,只有坚持到最后才有翻本的机会,死都不会愿意下桌,旁边多得是等着上桌的商人。
所以苏赫就算赢十次又能如何。
这位胡人习惯了在商队干活,不愿意再流离草原,也看清楚了未来的路,草原以后的主人是商人们。
雇佣军队的商行越来越多。
已经有了万余人被雇佣的规模,每年可以节省军费三十余万两,更甚至还赚了钱。
主要来自军备军器和马匹的租金。
这些是朝廷和节帅府的资产,发给士兵们,士兵们带着武器装备和马匹给商人们保驾护航,这些折算的租金,士兵还能分一半,然后节帅府分一半。
一年下来,节帅府又能分个两万余两银子。
至于彻底毁坏与马匹死亡的,商行需要按照市场行情折价赔偿,节帅府反而省去了一大笔费用,因为日常的训练中,马匹也会有不小的伤病数。
当然也有很多人质疑和担心。
王信没有动摇,这多出来的几十万两银子,王信没有打算留下,而是采购耕牛。
内地越来越多的流民,耕牛养不起就要杀。
耕牛杀了就没有了。
所以大同这边反向收购牛。
卖牛的变成买牛,买牛的变成卖牛,一时间大同上下议论纷纷,都觉得不可思议。
一头牛在关外的收购价是二两银子,因为关外养牛成本低,只需要出个人力,如今节帅府同样用三两银子从内地收牛,这个价格一点吸引力也没有。
各地的粮价一日一个价。
甚至有些地方一石粮卖到了二三两银子,三两银子才能换一石多粮食,谁会愿意干?
不过节帅府结合薛家薛家商号,采用了典当的形势。
抵押一头牛三两银子,如果日后灾情过了,五年以内,可以用四两银子典回来,七年以内是五两银子,过了七年,谁知道牛是死是活。
很多灾民舍不得杀牛,也盼着日后赎回耕牛,典当的人竟然不少。
不过这项买卖纯亏钱。
一年内,大同合计收购了近三万头耕牛,收购费就了九万两,还免费使用了薛家商号的人力、铺子等,加上沿途的运费,还有伤病的耕牛,最后一算账,反而了十七万两,如果加上薛家商行的费用,至少在二十万两银子。
耕牛到了大同,很快送去了关外。
牛群有的赶往小黄河一带,有的赶往大宁,甚至有的赶往灵迹泉一带。
旱情严重,包括关外,河套地区能维持自家牲口就不错了,所以牛群要往更远处驱赶,往靠近水源的地方迁移。
关外虽然无边无际,但适合放牧的土地有限,肥沃的土地就那么几块。
针对目前的局势,王信也做出了军队改革。
随着节帅府的调整。
很快大同军整编为一个千人规模的亲卫营,八个甲等营,十个乙等营。
帅府所在的大同,有三个甲等营,两个乙等营,一个亲卫营,然后节帅府里有总兵赵雍、汤平、周文、参将刘通。
魏毅参将负责大同西南防线上的三个乙等营。
张震参将负责大同东部三个乙等营。
张灿参将负责前套地区的两个甲等营与一个乙等营。
小黄河地区合计有一个甲等营与一个乙等营。
大宁地区合计一个甲等营。
灵迹泉合计一个甲等营与一个乙等营。
甲等营营总分别是:马范、李武、齐山念、刘英、赵赫、桂勇、史平、石敢当。
乙等营营总分别是:卓志、赵胜、柳忠.
史平和石敢当是最年轻的营总,两人都在二十七八岁,可两人的军龄不短,而且参与战事多年,特别是史平,抵达大宁后,亲自带队出击清缴马贼。
骑兵们排成一排,成为圆形,围住中间的马贼首领和几个残存的马贼,露出冷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