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重新抖擞精神,“可京城终究是京城,另有一派尊贵气象,对吧?”输人不输阵!
明月觉得这人怪有意思,笑道:“那是自然,天子脚下终究是不同的。”见她给面子,那人复又高兴起来,兴致勃勃地说起某日帮某位贵人跑腿时遇见的情景,“几个富商欲要捧花魁,各有所好,便斗起富来,那些个绫罗绸缎、金银箔打的花,眼皮都不眨的往台子上抛,哎呀,那可真是银子不是银子,钱也不当钱了,哗啦啦下雨一般带出风来…有几个家伙撞了大运,被人随手抓了一大把金叶子做赏钱,转头就在城外买房置地,狗日的,真是给他们赶上了…他一边说一边摇头晃脑砸吧嘴,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纸醉金迷的夜晚,悔恨自己没抢到金叶子,而明月和苏小郎也听得入了迷、出了神,脑海中勾勒出京城映像的一角。
过了一条街,那向导又问:“姑娘,你们来走亲戚还是做买卖的?”快进腊月了,这会儿过来的外地人不外乎这两个目的。明月避而不答,只说了个地址,问怎么走。向导一听,肃然起敬,神色都不同了,“哎哟哟,那一条街住的都是官儿呢!感情我是有眼不识泰山了,见谅见谅!”苏小郎哈哈大笑,明月却若有所思。
人都说京城一片瓦掉下来砸到十个人,怕不是有七个官,照常理来说,本地人早该见怪不怪了。他反应这么大,那条街必然非同凡响,住的怕也不是什么简单人物。
我还能顺利见到常夫人么?明月不禁多了两分担忧。“嗨,我也是头回来。"她故意说一半藏一半,有心的自会帮忙补足。果然那向导便笑道:“不瞒您说,方才我为什么专找您呢?老远我打眼一瞧您这通身的气派,这眼神儿,哎哟哟,就不是一般人!瞧瞧,叫我说准了吧。头回来也不打紧,达官显贵们亲戚多着呢,哪儿能各个都周全,心里记着就好。走亲戚、走亲戚,多走两回自然就熟了!”苏小郎面色古怪的撇了他一眼,这张嘴不去做买卖真是可惜了!死人都能给你说活了。
还“通身”,方才东家只撩开窗帘露了脸,你能看到什么“通身"!得知明月和当官的沾亲带故,那向导越发热情周到,沿途所见所闻恨不得介绍个底儿朝天,哪里有最大的戏园子,哪里是古玩店,哪里又有最好的宣纸、徽墨,哪里又是最热闹的青楼酒肆……
想起来做主的是个年轻姑娘,他又麻溜儿甩了自己一小巴掌,赔笑道:″瞧我这嘴,该打该打。”
娇客跟前说什么混账话!等会儿拿不到钱就老实了!“一进腊月,那些个大户人家便忙乱起来,您看您是先下榻呢,还是先上门去打个招呼、递个拜帖什么的?"他立刻换了个话题,试图亡羊补牢。既住客栈,想必没提前打招呼,肯定不是近亲,贸然登门未必能见得上呢。明月一想,那倒也是,“先递拜帖吧。”
最近几个月,她一直苦练大字,尤其将一张拜帖反复写了几百遍,愣是写出一点人样。
那名叫黄三的向导便带着他们往目的地的后门去,到了之后自己先跳下车,上前叩门,请了门子出来。
“东家,风里夹了雪粒子,冷得很,“苏小郎扭头对车厢内道,“把拜帖给我,我去递吧。”
“就这么几步,不碍事。"明月在里面穿好斗篷,掀开车帘,抬眼望了望油漆鲜亮的门扉。
渐渐猛烈的西北风中确实带了冰凉水汽,瞬间冲散了她口鼻间喷出的白汽,“我自己来吧。”
若非主人家慈悲,自己一介小小商贾,连站在这里说话的资格都没有,还畏惧这点风雪么?
苏小郎从车后面搬下脚凳,明月踩着下来,先给门子看过之前常夫人给的书信封皮和名帖,又递上自己的拜帖,“劳烦您通报一声,杭州旧友来访。说完,又要给银子。
那门子见她有自家少夫人的名帖和书信,哪里还敢要?当下推辞笑道:“姑娘客气了,只是实在不巧,今儿一大早夫人就陪同老夫人出门赴宴,说不得要傍晚才回,现下确实不在。不如您在何处下榻?待夫人回来,小的也有地方传话。”
明月便将预备下榻的客栈说了,“姓江,江明月,今儿刚到。”京城管得严,外地人住店都要给店家看过身份文书才行,姓名、来历都做不得假。
一旁的黄三见门子如此客气,越发觉得明月不凡,送到客栈后又帮忙交割,还特意去跟前表功,“小的黄三,就住在城里,办事还算利落,外头那下巴有痣的跑堂认得我,您若再有差遣,只管使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