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一章  少地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就是了。”明月道:“应该的,人命关天嘛,马虎不得,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若有各项我不知道的开销,诸位也只管提。”

五百号人呢,还有那么多货,万一出点什么篓子,挣多少钱都不够赔的。一个闹不好还可能有牢狱之灾,这些年就白忙活了。回头散了,她再打发人往这三处各送一笔银子,也要往叔叔婶婶那边打声招呼,接下来她不在杭州,需要各处协力看顾才好。“第三么,”孟于安已说到最重要的一点,“人口众多,又有不少外地来的,难免水土不服,本地湿热,易滋生疾病,虽不强求,但今日我既然来了,少不得多一句嘴,你不防在其中设个药房,聘请医者二三,也好防患于未然。城距城内着实远了些,入夜后城门关闭,万一有个什么,也好有个抓取。”明月听懂了他的话外音,随之一凌,“您是说瘟疫?”“不错。"孟于安点头,表情空前严肃,仿佛随时要上阵杀敌一般,“凡有异常必须即刻上报,病者不得外出,相关者亦不得随意入城,违者严惩不贷。真到了那个时候,官家震怒,哪座靠山也救不了你。”都说水火无情,杀人无数,可瘟疫之可怕,更甚于水火。一旦发动,足可灭国,由不得他们不小心。

明月郑重点头,“多谢提醒,我务必牢记在心,也会叮嘱上下注意。”这一点她还真没考虑到。

木质建筑居多,而且又是数百号人聚集之处,湿热的环境下囊括吃喝拉撒,万一有什么不好,真就窜窝子了。

明月突然有点后怕。

像这些事情,但凡有人看她不顺眼,压根儿不必特意费心思设陷阱,因为新人根本就想不那么周全!

届时新人不问,官员也不主动告知,回头一查一个准儿!明月特意掏出小本子把这几点都记下来,又细细地问了一些自己想到的细节,还有娄旭帮忙补充,记了慢慢几页纸,基本可以保证万无一失。最后,确认没有疏漏之后,明月起身以茶代酒敬了几杯。“两日后我要启程进京,期间若有什么,还望几位大人帮忙斡旋,必有重谢!”

杜斯民率先笑道:“好说好说,职责而已,毕竞江老板顺了,我等的俸禄也有着落不是?”

明月接的买卖就是本地官员俸禄的一部分,他这么说倒也不错。在场众人以杜斯民实际品级最高,他带头玩笑,孟于安和娄旭自然买账,气氛便很热烈。

一杯茶吃尽,杜斯民又意有所指道:“也劳江老板代我等问好。”娄旭的表现比他更热情更殷勤,就差把渴望在武阳郡主跟前露脸写在额头上了。

明月对此不否认,却也不应承,凭他们做去。武阳郡主的面子是谁都能卖的么?

且不说郡主答不答应,明月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有代劳的资格!孟于安看着杜斯民和娄旭的举动,迟疑片刻,主动开口说:“年下各处难免纷乱,此去京城千里之遥,可需要人手押运?”明月不禁为他的热情和不见外感到震惊:啥?用朝廷的兵来办我的私事?殊不知各处公器私用早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屡禁不止。便如之前的京城商贩沈云来,还没替衙门办差呢,就敢与官员勾结,利用官船大摇大摆逃税。而厢军本不起眼,也没什么地位,职责之一就是为达官显贵们保驾护航,一来二去的,“保驾护航"的界限便不那么分明了,许多有门路的商贾也敢指使,往各处送什么“生辰纲"之流。在孟于安看来,明月这个商人还是太心慈手软有原则了些。分明有这么硬的靠山,竞然一直没出过幺蛾子!

大禄一年丝绸产量约合三千五百万匹,其中两浙路就占了近六成,而两浙路下辖一府十三州二军,皆为盛产丝绸之所,平均每地产丝绸一百三十万匹。【注2)哪怕杭州多些,且照一百五十万匹计,而来年明月一人连公用加私销,就要上交产出近二十六万匹,占了整个杭州丝绸年产量的小两成!如此体量,莫说丝绸行当,就是放眼所有的行当中也算有名有姓的了。有钱有势便嚣张,此乃人之常情。

她经手如此大的买卖,这样有钱,还有那么大的靠山,却这么老实,这么本分,这么按规矩办事,还会说人话、体恤上下,对地方官而言真是活菩萨!孟于安开口之前,明月还真没往这上头想过,但既然对方开口,就有交善之意,不如顺水推舟接下来,来日也有个还人情、继续往来的由头。况且今年进京,她要带的东西不少,而城外正大兴土木,又要陆续迁来人口,人手方面,确实有点不凑手。

明月便应下这份好意,要了三个精装能干的士兵同行。杜斯民更隐晦地表示,若有需要,他可以帮忙批条子,直接走官道,安全又快捷,至少能少走三四成弯路。

明月当即表示很需要。

厢兵都用了,也不差这条官道!

出门后,苏小郎还问呢,“东家,怎么要三个?”北方人大多喜欢双数,要四个也不多嘛。

明月道:“孟于安今日再和煦,终究是交浅言深,况且兵终究是兵,日夜同吃同睡同操练,合在一处怕不是一人顶俩,若叫他们两两一组,恐拧成一股组反过来窥探咱们。”

三个就不同了。

人天生爱两两一组扎堆儿,三人同行,必有一人被冷落,长路漫漫,自然要向己方靠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