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新客  少地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5章新客

这世上纯粹的善人不多,纯粹的恶人也很少,大多是不好不坏的普通人。事发后短短数日,城内外就传遍了,说那家绸缎庄子掌柜的生前专门坑蒙拐骗,死了真是罪有应得。更有甚者,还添油加醋、捕风捉影弄出许多花色来,简直不堪入耳。

杭州不缺绸缎庄,出了这事,那家顿时门可罗雀。数日后明月再次去找薛掌柜时,便发现河对面已关门大吉。“顶梁柱没了,名声也臭了,"薛掌柜冷冷道,“开门一日便是一日开销,两天前便遣散伙计…”

又或者想熬过风头过去,东山再起?

托那畜生的福,近来周遭一带各大铺面买卖暴跌,众人都恨得牙根痒痒,恨不得将他拉出来再杀一回。

“那里面的货怎么办?"明月问。

“如今正操办丧事呢,哪里顾得上那个。积货多年不是小数目……“终究晦气,薛掌柜不愿多谈,“说起来,这次你待得倒久。”说起此事明月便兜不住笑,“有位待我极好的夫人,她夫君今年秋闱高中,我正欲登门贺喜,想着来你这里拿两匹好缎子。”今天放榜,一大早便有官差快马加鞭将名单送往各地衙门,明月鞋子都被挤掉一只,拼命抢了个头波,终于找到了那位疑似杨相公的名讳。她不知道对方大名,但知道姓氏,且名单后面跟着籍贯住址。错不了,常夫人变成举人娘子啦,相公高中本地乡试第三名!“哦,九月初四,果然该放榜了!"薛掌柜不意她还有这般际遇,立刻换上一副笑脸,“恭喜恭喜,果然是好消息!不知是哪位老爷?”“在扬州呢,"明月并未多说,“要一匹步步登高的紫地提花缎,略厚些的,再要一匹蟾宫折桂的细锦。”

“扬州啊,那可有些远,"薛掌柜想了下,“你这次是直接从扬州走呢,还是再回来?”

“直接走吧,"明月道,“耽搁够久了。”恩人得偿所愿,她在此地便无牵绊。

在明月这个北方人和七娘这个极南方人看来,杭州、苏州、扬州颇有相似之处,但令人头痛的是……换个地方还是听不懂!为什么啊!

明明相去不远,为什么差这么多!

一出杭州地界,两人便双双成了瞎子、哑巴,像一双傻杵在岸上干瞪眼的鱼,最后还是在码头上花几十个大钱雇了个会说官话的书生做导游。明月心道,果然还是大地方挣钱的机会多啊,瞧瞧,在江南一带当个引路人都饿不死……

“瘦西湖畔霜花园杨举人?"那书生一听便来了兴致,“哦,你们说的可是高中乡试第三名的杨逸杨老爷?”

明月点头,“正是。”

“你们是他亲戚?"书生好奇道。

明月摇头。

“那可未必能见得上,"书生笑道,“近来那位杨老爷家颇热闹,门口拜帖无数,每日不知多少乡绅乃至父母官请他去赴宴、吃酒…”那书生倒不白挣钱,边走边将沿途景致、名胜讲与明月和七娘听,中间又穿插名人典故,十分引人入胜。

“到了,前头人多,恕我不便过去,两位顺着人群就是了。"抓紧时间回码头,还能再接几波。

正听得入迷的明月和七娘如梦方醒,“哦哦,多谢多谢。”书生没撒谎,人可真多啊,除了亲友前来拜会的,更有四方慕名而来沾喜气、蹭文气的,还有的干脆把身子前来相投,甘心为一佃户,求个庇护……这几日杨家一概不见客,若有要事需递帖子。两人乖乖牵着骡子,沿白墙黑瓦排队,看那蜿蜒墙头上探出来几丛修竹、几蔓蔷薇。墙角有油绿的青苔,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好闻的味道。细细分辨时,还能嗅到未散尽的鞭炮味。

轮到她们时,明月便掏出当初常夫人给的帖子来,“早前夫人于我有恩,今听闻杨老爷高中,特来贺喜。”

见她有名帖,那管事忙翻开来客名簿,客客气气道:“原是故人来见,敢问姑娘名讳?”

又叫小厮来,预备登记后请进去吃茶。

熟人和生人本不可一概而论,更何况是夫人亲手交出去的名帖。明月笑笑,“想来贵府上正忙,我无甚要事,就不进去裹乱了。这里有些微薄礼,聊表心意,还望您帮忙呈递。”

“不敢不敢。实不相瞒,今日老爷和夫人确实赴知州大人的宴去了,"管事忙叫人收下,登记造册,“请姑娘签下芳名,留下住址,晚些时候夫人回来,老朽也好回禀。”

“如今我常往返于南北之间,若夫人有吩咐,只往杭州城外的孟娘子客栈传话便是。倘我不在,有回复不及的,还望夫人见谅。"能在亲友访客簿子上留名的多沾染书香,或龙飞凤舞,或工整秀丽,唯独明月没正经学过,勉强模仿其形罢了,一落笔便似蟹脚鸡爬,当真大煞风景。她歪歪斜斜写下自己的名字,脸蛋红红的,有点不好意思。唉,我写的字真丑啊!

还得练。

见明月二人执意要走,管事的苦留不住,又叫人奉上提前装好的四色点心盒子。

北上的路上,七娘边吃水晶桂花糕边感慨,“上行下效,那杨家的管事都这般和煦有礼,主人家的人品行事亦可知了。”明月笑,“是啊,我当初的运气实在好极了。”却说晚间常夫人夫妇相携归来,梳洗完毕,换了家常衣裳,一边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