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暗潮  少地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7章暗潮

干?

干什么?

一家人集体茫然。

突如其来的访客,突如其来的邀请,女孩儿对女孩儿……对一个普通小县城的普通家庭而言都太过陌生,以致于完全不知该如何反应。明月解释说:“正如方才老爷子所言,我是个丝绸商人,这两年走运,略赚了点小钱,人手不够…”

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她手下各处人手短缺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好歹七娘还能跟朱杏商议着来,春枝可是一直一个人撑着送货和人情往来两条线,连个打下手的都没有!

干体力活儿、杂活儿的倒不急,什么人去了练几天都能用,再不济还能从人牙子手里买。

只是人才难得。

之前春枝也跟明月说起马家的掌事大丫头香兰,“她处事公正,能干又内敛,比我强多了!”

如此人才,明月自然心动,奈何香兰是马家的家生子,且又嫁了个家生子为妻,想脱身难上加难,短期内不敢指望。

之前虽然让各处帮忙留心,但明月也不是什么人都要:女孩儿优先,识字的优先。

如此一来,先就筛下去八成。

或许等再过几年,各处都稳定下,人手充足了,可以直接从慈幼局挑选孤儿,从小培养……

但现在的明月迫切地渴望已锋芒初露的璞玉,只要稍加打磨就能上阵的璞玉。

奈何人才招揽计划举步维艰:

七娘和春枝忙得脚不沾地,根本腾不出手去发掘新同伴;朱杏……能把自己照顾好就不错了。

徐婶子和绣姑,前者胆大妄为,前科累累,推荐来的人手多少要打个折扣;后者毕竟不是这上头的人,能帮忙,但很有限。薛掌柜倒是意志相投,但处境跟明月太相似,很可能明月看中的人手她也喜欢,难免尴尬…

至于苏家父子、梁鱼、夏生等等其他人,术业有专攻,引荐的多是护卫。如此种种,反倒是明月自己上阵来得更快。今儿碰见老爷子是缘分,明月是个很相信缘分的人。老爷子本人热心、善良,两个儿子也孝顺,还会相互体谅,更难得的是不反对女孩儿念书,足以说明这是个和睦、开明的大家庭,教导出来的姑娘一定不差。

当初的苏小郎不就是这么来的么?

最可贵的是两个姑娘一个十一,一个十三,都是可以带着出去的年纪,且刚刚长大,思想尚未被禁锢,只要够聪慧够大胆,稍加教导就能担事了……不比曾经苏老爷子走南闯北,这就是很普通的一户小县城人家,说得难听点,没经过大风大浪,没见过什么世面,甚至连最起码的权衡利弊都做不到。面对猝不及防的邀约,先一步到达的只是懵。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啊?要答应吗?

以前没遇到过,没经验啊!

也不知过了多久,小姑娘的母亲率先回过神来,小心翼翼地问道:“您说在杭州,离这里很远吧?”

明月点头,“确实有些远,单程要走二十来天,不过逢年过节都能跟着李记的车队回来,很安全。”

“啊。"当娘的紧张地搓了搓手,不知该说什么。真远啊!

他们往上数三代,走过最远的路也就是从小村庄到县城,二十多天究竞意味着什么,她想不出。

况且女儿还小呢,叫她一个人背井离乡走那么远……若是儿子,送去外地谋生倒也罢了。

偏偏是女儿,叫她如何放心得下。

世人安土重迁,只要不走投无路,普通人家很少愿意让年轻姑娘独自远行。这也是明月人手短缺的最大原因。

强扭的瓜不甜,明月做不出拐卖人口的事来,一边耐心等回复,一边跟小姑娘说话,“你几岁?听你祖父说你们姐妹都读书,平时都学什么?”“十三了,"小姑娘非常腼腆,好奇地看着她的缎子袄,真漂亮呀。怕冒犯贵客,也不敢多看,马上低下头,声音细细的,“跟着背会了《三字经》和《百家姓》,认得几个字,也会写自己的名字……“那你就是姐姐,"明月笑道,“你大伯家的妹妹没来?她学得怎么样……”问了几句,明月也不纠缠,起身告辞,“我这几日就住在王家,开王家酒楼和王家饭庄的那个,初三走,你们好好商议,有结果了可以往那边传信。”明月走后,姓周的一家人面面相觑,都开始挠头。原本最担心是拐子,可既然有李家和王家这两个本地财主作保,那就是真的了。

还是周老爷子发了话,对次子说:“去告诉你大哥,成不成的,都不能瞒着。”

“哎!"次子起身就要走。

家里有骡子,抓紧点,傍晚就能回来。

老爷子补了句,“顺道问问孟秀才。”

孟秀才就是那个开私塾的老秀才,考了大半辈子科举,去过好多次州城,还见过县太爷、认识好几个衙门里的人呢,算当地最有见识的了。却说周老二跑去同兄长说了,周老大两口子都是本分农夫,更没主张,当下装了半篮子鸡蛋,哥儿俩一起去请教孟秀才。孟秀才正在家写字,一听便笑了,“这是遇到贵人了!”兄弟俩面面相觑,“竞是真的?”

孟秀才慢慢挽起袖子,去洗了手,“我虽在这村中过活,却认识不少县里的人,前两年县里出了一件大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